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阳沟油田不同构造部位由于油层物性、流体物性及裂缝发育状况的不同,导致开发效果的巨大差异。为更好地实现各区块的经济有效开发,进行了区块分类管理、分类研究与分类治理工作。本文根据朝阳沟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动态实际,对砂体发育形态、规模进行了统计认识,对砂体内部渗透率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油藏地质分类为基础,以开发水平分级、开发程度分级和经济效益分类为要素,以制定综合调整对策为目标的多层次、多因素区块综合分类方法,将己开发区块分成综合三类。应用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理论和现代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朝阳沟油田各类区块储层渗流特征,运用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理论,确定了影响朝阳沟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主要技术因素有渗透率、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依据油田开发技术调控指标,结合朝阳沟油田实际情况,采用以上5项技术指标对朝阳沟油田各类区块井网密度进行评价。以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为基础,考虑油田开发期限内原油销售收入的将来值、开发投资的将来值和开发期限内维修管理费用的将来值,利用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得到了涉及水驱油效率、采收率及油藏参数等多因素条件下的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油藏的构造形状、油砂体展布规律、注采能力、砂体连通程度、储量丰度、裂缝方向以及开发动态分析等研究成果,部署了不同井网密度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套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最终优选出开发指标较好的方案,为合理井网密度方案。在井网密度采用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情况下,对条带状砂体和片状砂体设计五点法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反七点井网及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计算,对比了各种井网的采出程度,并对比井排平行砂体延伸方向和垂直砂体延伸方向两种布井方式,发现当井排方向平行砂体延伸方向时,其采出程度比垂直砂体延伸方向的采出程度要高。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排距的确定,合理注采系统的选择,加密井的部署,以及井网优化调整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这对保持低渗透油田的高产稳产和合理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