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干预效果及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膳食干预效果的影响,为社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和制定个体化的膳食干预对策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抽取银川市两个社区,将社区内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106例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53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生活质量调查表、社会持支持评定量表)、体质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检测,并对干预组研究对象的SLC30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进行测序。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膳食干预,包括群体干预、个体化饮食指导、入户及电话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检测,评价膳食干预的效果以及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膳食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1)膳食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干预前社区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膳食干预对社会支持的影响: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评分、支持利用度评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膳食干预对营养摄入的影响:干预前,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脂肪供热比为明显高于推荐值;碳水化合物供热比低于推荐值;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量;胆固醇摄入量明显高于推荐量。干预后,干预组脂肪摄入量、胆固醇摄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膳食纤维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每日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趋于合理。(4)膳食干预对体制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干预后,干预组的D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的FBG、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5)膳食干预对糖代谢转归的影响:干预结束后,干预组逆转为NGT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调节受损的比例分别为34%,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SLC30A8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膳食干预效果的影响:干预后,CC基因型患者的FBG、2h-PBG及TC水平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患者(p<0.05)。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膳食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CC基因型患者的DBP、FBG、2h-PBG和TC指标变化量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1)社区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偏低。(2)通过群体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水平,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3)膳食干预效果受到自身遗传素质的影响,SLC30A8rs13266634的CC基因型较CT+TT基因型干预效果更为明显。提示未来在对不同基因型人群进行膳食干预时,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的遗传素质,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