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147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生物实验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实验课的授课效果与理想期望存在差距,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指出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将最新科技、最新教学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因此本研究试图开发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时将微课与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初中生物课程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依据辽宁省S校的办学特点,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显微世界》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涉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校本课程研发前的环境研判、建设课程目标、甄选修编课程内容、教学开展建议等方面。在实践前后,以学生生物学考试成绩和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为指标,检验实践效果。实践发现:参加《显微世界》校本课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学期初摸底考试成绩,且在期末考试中涉及到的有关实验部分的习题几乎都拿到满分;在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均能很好的完成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明显减少,最终获得满分的学生也较多。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在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微课的融入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初中生物课程信息技术水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微课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融合作为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丰富了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研究内容,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生物实验校本课程升级,站在全域学科角度还能为微课应用于各实验学科的研究奠定实践基础,也为一线初中生物教师生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宝贵经验与全新思路。但由于实验样本容量不够大,校本课程中涉及的实验类型不够全面,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仍需广大教师不断深入和完善。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老年人握力及躯体活动能力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量骨密度、测量握力、评估躯体活动能力。共235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94人(40%),女性141人(60%)。1.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
学位
研究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主要肾替代方式之一,该类患者往往多合并高血压,其血压机制复杂,血压控制困难,最佳血压目标值也尚无统一定论。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中,针对MHD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症定期评估的常规监测指标不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另外MHD患者患病的长
学位
目的:评价80岁以上超高龄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治疗预防卒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02月至2020年10月住院诊疗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其中卒中高风险患者选择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卒中,收集入组患者资料,入组对象均采取WATCHMANTM封堵装置植入,术后45d-3个月、半年、1年门诊及住院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者左心房
学位
HSP90是广泛存在的分子伴侣,参与多种细胞行为,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在雌雄同体蚂蟥Whitmania pigra 性腺发育中的作用。为探究HSP90对蚂蟥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对蚂蟥wpHSP90基因进行了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wpHSP90全长2 59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为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
期刊
背景:宫颈癌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虽然宫颈癌在早期筛查、预防接种疫苗、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我国的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引发宫颈癌的众多危险因素之中,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公认的高危因素,从HPV感染到发展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再到进展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学位
目的:观察自体骨柱或自体骨屑在前牙美学区引导骨再生技术中对软硬组织的影响。实验研究通过观察三组不同植骨方式下的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病例的术后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三组植骨方式的优缺点,以此为临床中前牙美学区的植骨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选择单颗上颌牙牙体缺失伴骨量不足需行引导性骨再生的患者55例将病例按照不同植骨方式分
学位
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er,EC)是一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据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食管癌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7位,而死亡率居第6位。食管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聚集性,东亚地区是食管癌的好发地带,尤以我国为著。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大陆地区居第6位,病死率居第4位。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2(Interleukin enhancer binding factor2,ILF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手术的CRC患者及其临床病理信息,共136例纳入该研究。2.所有标本均用4%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等程序
学位
目前,菊芋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清选及输送等环节作业参数设定缺乏适用的理论依据,以收获期菊芋根-块茎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能反映根须柔性和块茎脱落力学特性的粘结模型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首先通过物理试验确定了菊芋根-块茎本征参数、基本接触参数及相关力学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V2接触模型构建了菊芋根-块茎粘结模型,并通过单因素试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