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托拉斯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反托拉斯法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主要是间接性的,即通过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发起调查或提起诉讼的方式以实现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保护消费者利益被认为是维护竞争产生的间接结果。随着消费者运动的深入影响及反托拉斯法的不断发展,反托拉斯法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从传统意义上的间接保护向直接保护转变,虽然更侧重于间接保护,但其对消费者利益进行直接保护的趋势逐渐加强。这种直接保护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反托拉斯法赋予消费者一定的权利,消费者通过对侵害自己利益的违法垄断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以实现权利救济并遏制违法垄断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者反托拉斯诉讼制度。虽然《消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也规定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民事救济制度,但《消法》等法律与反托拉斯法的差异决定了前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救济制度不能在反托拉斯法中直接适用,因为反托拉斯法中的消费者诉讼制度在起诉资格、诉讼形式、举证责任、赔偿责任等内容上面临着《消法》和一般民诉规则所不能解决的难题。美国作为反托拉斯法的“策源国”,美国的反托拉斯私人诉讼相当发达,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确立了消费者执行反托拉斯法的具体规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反垄断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都以美国作为蓝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垄断法起步较晚,反垄断法在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有必要研究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以为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提供借鉴意义。除引言和致谢之外,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者利益保护与反托拉斯法的概述,这部分首先对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在分析垄断行为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反托拉斯法是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以及保护消费者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是反托拉斯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理论剖析及主要内容,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反托拉斯法基于何种理论基础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其次简要介绍反托拉斯法在消费者利益保护的问题上涉及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是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的内容剖析,本部分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立法历史、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价值变迁入手,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两个角度对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解决反托拉斯法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中所面临的难题,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提供借鉴。第四部分是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本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反垄断法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美国反托拉斯法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的可借鉴之外,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中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集成橡胶SIBR热氧老化和臭氧老化的全过程;以及防老剂对SIBR热氧和臭氧老化过程中的防护作用。研究中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原位测试方法追踪和考察
天气预报是人们安排出行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城市以及乡镇针对恶劣性气候进行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气象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预报在准确性和高效性方面着更为严格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行为方式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为我省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
<正>本文所称违法建筑,仅指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而擅自修建,且必须拆除或者没收的建筑物。近年来,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特别是台湾)的物权法学大量引进我国,许多人主
<正>早在1984年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曾写过一篇题为《美国:诉讼社会》的文章,其中谈到:所谓"诉讼社会",它的表现是:人人都在告状,到处都有官司,诉讼就像"流行病"一样到处蔓延
<正>一、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已成为现代公司人格制度的重要内容 公司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之所以能够从中世纪萌芽而演变成当今普遍采用的企业组织形态,皆归功于其独立的法人人格
<正>所谓公司对外担保,是指公司以自己名义和自身财产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这种担保不同于公司以自己的财产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在公司以自己财产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的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36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置
文章研究了南京市玄武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玄武区经济增长的动因,提出了玄武区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得出了加快玄武区经济提质增效的对策。
在《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提出了根据国家法令“逐步制定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后,各项环境法律制度就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随着《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