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目前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考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是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对这项课题的研究才进入了系统、全面、科学的阶段。而我国语言学界对该课题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真正地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相关的研究。目前,我国语言学界在该领域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80后”男女作家的短篇小说为语料,以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80后”男女作家在书面语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以后此项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性别与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并介绍了语料搜集的原则、来源。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词汇、语法、修辞三个方面论述“80后”男女作家在书面语体中表现出来的差异。 词汇方面,系统地分析骂詈语、颜色词、程度副词、叹词、语气词以及外貌词语在男女作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差异。 语法方面,简单地归纳书面语体中男作家偏爱使用的常规形式和女作家善于使用的超常形式。 修辞方面,粗略地叙述男女作家在修辞格方面运用的不同。 第三章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究造成“80后”男女作家作品用语表现出的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