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生物学课程在高中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学实验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简称AP课程,AP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框架由课程内容和科学实践组成,科学实践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将AP生物学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融入到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之中,设计为AP生物学课程实验,探究AP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成绩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与分析,初步掌握了 AP生物学课程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现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 AP生物学课程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对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扬州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共25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收回232份有效问卷。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可信有效。调查结果表明:(1)虽然学生对实验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探究兴趣,但是难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2)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现成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对实验提出创新性建议,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愿意尝试设计、实施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方案;(3)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归纳、分类、类比、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未得到有效训练;(4)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引领小组完成探究活动,并能够用专业的科学术语汇报小组探究成果。在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比较了 AP生物学课程和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可衔接性,这为AP生物学课程与高中生物学中的实验进行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中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探究不同颜色叶片色素的种类和分布”两个实验教学设计为例来AP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具体过程。本研究以扬州市某高中高一年级两个科学探究能力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进行AP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以原有的常规实验教学作为对照班,进行了三个月的实验教学实践。主要通过前、后测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进行了检测,辅之课堂观察实验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各维度表现,并在实践教学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AP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前,两个班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AP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3)AP生物学课程实验的教学实施与常规实验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4)后测结果也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平衡,还需要对AP生物学课程实验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背景: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可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椎间盘退变继发的神经痛提供新思路。目的:综述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机制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VIP
期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皮肤恶性肿瘤越来越引起重视,原发性皮肤恶性肿瘤根据病理来源可以分为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和间叶细胞恶性肿瘤。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两大类,非黑色素瘤中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其次是鳞状细胞癌和默克尔细胞癌。间叶细胞恶性肿瘤很少见,主要包括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血管肉瘤、皮肤淋巴瘤等,此外还有许多罕见的间叶细胞恶性肿瘤。继发性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面部疼痛、头痛和嗅觉丧失。受CRS影响的患者通常报告生活质量受损,并且这种情况是持续的,甚至在手术后复发。CRS发病机制复杂,造成的经济负担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目前对CRS管理的一个主要限制是缺乏用于诊治和预后评估选择的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将探讨骨膜蛋白在C
学位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蜂窝状晶格结构的单层碳原子,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优异的生物学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对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促进了其在航空航天、海水淡化、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氟化石墨烯(F-GRA)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石墨烯家族中新兴的一员,是石墨烯的一种重要的衍生物,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宽带隙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并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碳氟键而备受关注。由于其优异
学位
目的: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同步放疗和PD-1抑制剂序贯放疗两种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探讨PD-1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的最佳顺序,为临床提供新的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1年07月确诊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同步放疗组和PD-1抑制剂序贯放疗组,同步治疗组27例,序贯治疗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学位
研究背景: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s,VLUs)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VLUs约占下肢慢性溃疡的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VLUs患者在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分级中处C5~C6级,并且临床上常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
学位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临床最成功、最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中常出现骨水泥填充不佳,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改善不明显、手术椎体再骨折甚至邻近椎体骨折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探究在椎体成形术中发现
学位
心智模型是基于个人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观察和学习,在回答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外部世界的内在表征,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心智模型进行了研究,且意识到了心智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内对于高中生“电化学”心智模型的研究较少。为此,本课题对高中生“电化学”心智模型展开研究,以期对教与学有所帮助。本文对心智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分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
学位
可见光促进的有机串联反应为有机合成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使用非均相半导体材料替代传统均相光催化剂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非均相光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有着相当优异的化学性质,比如具有优异的光化学活性,表面性质可调性高,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非均相半导体材料一直以来被用作可见光驱动处理污染物的光催化剂,但用于光催化有机合成的例子比较少。本论文开发使用g-C3N4用于光催化合
学位
作为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 cement,CPC)的重要组分之一,β-磷酸三钙(β-TCP)因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无机成分、生物可吸收和骨传导性能在硬组织修复应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尽管β-TCP骨水泥显示了自固化、无放热效应、可塑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是其固化时间快、力学性能不足和降解慢等缺点限制了 β-TCP骨水泥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承重骨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