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高强度β-磷酸三钙基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 cement,CPC)的重要组分之一,β-磷酸三钙(β-TCP)因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无机成分、生物可吸收和骨传导性能在硬组织修复应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尽管β-TCP骨水泥显示了自固化、无放热效应、可塑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是其固化时间快、力学性能不足和降解慢等缺点限制了 β-TCP骨水泥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承重骨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β-TCP材料以及β-TCP骨水泥的临床应用,本课题首先采用CaCO3模板法和化学沉淀法制备具有不同尺寸和形貌的β-TCP粉末,并分别探讨了具有表面多孔结构的β-TCP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潜力以及制备的β-TCP纳米颗粒用于骨水泥制备的可行性。由于单纯的β-TCP纳米颗粒制备的骨水泥存在较多缺陷,针对临床上对骨水泥性能的要求,系统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谷朊粉(Wheat gluten,WG)和半水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SH)对β-TCP骨水泥的可操作性能、力学强度、体外降解性能、体外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制备得到的β-TCP基骨水泥不仅可操作性能和力学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体外降解性能、体外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论文最后以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为对照组,探讨制备的β-TCP基骨水泥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用增强剂的临床应用潜力及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β-TCP粉末的制备及表征该部分采用CaCO3模板法和化学沉淀法两种制备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和形貌的β-TCP,并探讨制备方法及工艺参数对β-TCP形貌、尺寸大小、晶相以及结晶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aCO3模板法制备得到的β-TCP微球平均直径为15.7±1.3 μm,并且具有可调节的表面多孔结构。表面多孔结构的β-TCP微球显示了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潜力,对于扩大β-TCP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的β-TCP纳米颗粒具有纤维状、六边形和粒状的结构。通过预实验证实粒状的β-TCP纳米颗粒制备骨水泥的可行性。但是单纯β-TCP纳米颗粒制备的骨水泥存在操作性能差、抗溃散能力差和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2)可注射高强度β-TCP基复合骨水泥的制备及表征该部分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锶掺杂的BG纳米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镁锶掺杂的BG纳米球对β-TCP骨水泥可操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BG和β-TCP的组分为50:50时,β-TCP骨水泥显示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和力学压缩强度。在确定BG和β-TCP组分比为50:50的基础上,继续探究WG和γ-PGA的引入对BG/β-TCP骨水泥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G和γ-PGA的引入使得骨水泥抗溃散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当β-TCP:BG:WG为45:45:10,以10 wt%γ-PGA为反应液时骨水泥可注射率从1 1%提升至96%。和未改性的BG/β-TCP基骨水泥的力学压缩强度相比,引入10 wt%WG并使用10 wt%γ-PGA作为固化反应液的骨水泥的力学压缩强度从8.83±0.98MPa提高至53.03±4.12MPa。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实,制备的β-TCP复合骨水泥样品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3)CSH掺杂β-TCP基复合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为了进一步改善上述骨水泥的降解性能,该部分采用在上述骨水泥体系中引入降解速率较快的CSH,并研究其含量对骨水泥各项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其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PMMA骨水泥在体外骨模型修复实验中作对比,探究其作为椎体增强剂应用的潜力。实验结果显示,随着CSH引入量的增加,骨水泥的可操作性能略有降低,主要体现在可注射性方面。然而,骨水泥的降解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添加25 wt%CSH时,降解21天后降解率从5.88%上升至14.21%。体外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引入适当的CSH对骨水泥的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没有影响。最后,与商业PMMA骨水泥在骨修复性能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SH/CPC与骨组织结合的更好,黏附强度达到138±7.53N。在骨修复能力对比中,商业骨水泥修复后的压缩载荷更高,达到 8107.33 ±551.62 N。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策略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急诊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2例,年龄18-65岁,ASAⅡ-Ⅳ级。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不予以PEEP的对照组(A组,n=28),5cmH2O的PE
学位
背景: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可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椎间盘退变继发的神经痛提供新思路。目的:综述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机制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VIP
期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皮肤恶性肿瘤越来越引起重视,原发性皮肤恶性肿瘤根据病理来源可以分为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和间叶细胞恶性肿瘤。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两大类,非黑色素瘤中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其次是鳞状细胞癌和默克尔细胞癌。间叶细胞恶性肿瘤很少见,主要包括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血管肉瘤、皮肤淋巴瘤等,此外还有许多罕见的间叶细胞恶性肿瘤。继发性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面部疼痛、头痛和嗅觉丧失。受CRS影响的患者通常报告生活质量受损,并且这种情况是持续的,甚至在手术后复发。CRS发病机制复杂,造成的经济负担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目前对CRS管理的一个主要限制是缺乏用于诊治和预后评估选择的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将探讨骨膜蛋白在C
学位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蜂窝状晶格结构的单层碳原子,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优异的生物学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对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促进了其在航空航天、海水淡化、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氟化石墨烯(F-GRA)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石墨烯家族中新兴的一员,是石墨烯的一种重要的衍生物,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宽带隙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并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碳氟键而备受关注。由于其优异
学位
目的: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同步放疗和PD-1抑制剂序贯放疗两种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探讨PD-1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的最佳顺序,为临床提供新的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1年07月确诊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同步放疗组和PD-1抑制剂序贯放疗组,同步治疗组27例,序贯治疗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学位
研究背景: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s,VLUs)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VLUs约占下肢慢性溃疡的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VLUs患者在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分级中处C5~C6级,并且临床上常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
学位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临床最成功、最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中常出现骨水泥填充不佳,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改善不明显、手术椎体再骨折甚至邻近椎体骨折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探究在椎体成形术中发现
学位
心智模型是基于个人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观察和学习,在回答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外部世界的内在表征,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心智模型进行了研究,且意识到了心智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内对于高中生“电化学”心智模型的研究较少。为此,本课题对高中生“电化学”心智模型展开研究,以期对教与学有所帮助。本文对心智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分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
学位
可见光促进的有机串联反应为有机合成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使用非均相半导体材料替代传统均相光催化剂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非均相光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有着相当优异的化学性质,比如具有优异的光化学活性,表面性质可调性高,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非均相半导体材料一直以来被用作可见光驱动处理污染物的光催化剂,但用于光催化有机合成的例子比较少。本论文开发使用g-C3N4用于光催化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