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刘国正语文生活观新探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财富。他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思想內涵可以简括为一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即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感情教育,都要与生活相联系。这是刘国正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他继承和发扬“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倡导语文根植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他主张“实与活”并举,张开“课内与课外”双翼,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因此,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已成为一种语文教育的战略和语文教育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付诸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对语文新课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并指出语文教学的课堂必须开放,而且语文课堂教学的触角要伸向生活的广阔空间,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本文着重从刘国正语文生活观构建的背景与形成,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在语文新课程中的体现与运用,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刘国正语文生活观构建的背景主要从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被中外教育家所证实两方面讲述,刘国正语文生活观的形成主要从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内涵两方面讲述。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在语文新课程中的体现与运用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拓展生活空间,丰富语文课堂以及优化生活环境,培养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 要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变生活为语文大课堂,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自觉地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反映生活,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其他文献
久坐生活方式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造成“现代文明病”的蔓延。而体育锻炼具有增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功能。因此,如何促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积极参加体育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可塑性与创造性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这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儿童无法选择出身、性别、健康等自然属性,其社会生存、适应与发展,必然要依赖外界
学位
大脑能够将不同维度(如感觉通道、加工模块)的特征绑定形成整合客体,使人对外部世界形成统一连贯的表征。尽管研究者发现在知觉阶段加工绑定信息较加工单特征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