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环洱海地区是云南境内发展较早的区域,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白族传统村镇融合了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民风民俗,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村镇景观。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是本文进行研究的基础。本文以环洱海地区白族传统村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建筑学、环境心理学、景观形态学、景观生态学、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观点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将区域内村镇景观的影响因素及构建规律,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传统村镇的空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为了系统地解读村落空间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结合环洱海地区村镇的具体情况,将村落景观空间构成从宏观到微观划分成三个层级,即:整体场景、村镇空间、宅居院落,并分别阐述、剖析其共性和特色。结合这三个层级,从组成景观形态的因素——文化因素、空间物质因素等方面,以及构建思想上对村镇景观进行研究。文化对于景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对精神、伦理和美学价值的取向,它是一个区域总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通过对人们依附于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所表现的生活方式(服饰、宗教、宗法伦理、节日习俗)的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景观的非空间形态的物质、精神存在。作为空间物质因素,村镇空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形态和结构,文中借用一些城市规划学的理论来解读村镇,将环境意象要素作为线索,展开研究工作。宅居形式是大理人所引以为自豪的,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很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作为景观空间要素的重要构成元素,“三坊一照壁”、“四合头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多元的形式,预示着村镇景观的丰富性将是必然的。通过以上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传统村镇景观的存在、传承及发展的秩序——“场所精神”之所在。景观学的研究是一门年轻而且极富有活力的学科,并且是一门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学科,也是多种知识体系的集合体。研究并不是为了研究本身,将其与村镇研究相结合,是为了更好的为今天所进行的保护、建设提供借鉴。在本文最后是对村镇景观传承、发展做的一些思考:传统村镇中所体现的“场所精神”,同样应在当代所进行的村镇发展中得到体现,使栖居其中者能从对村镇环境的清晰定位和认同中获得归属感,对整体环境、建筑及村镇形态、结构,以及地域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是村镇景观创建,合理利用,有效开发的一种新思路,希望文中的成果能在实践中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