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iO3衬底上外延FeSe超导薄膜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谱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物超导体发现后的又一类高温超导体系,而结构最简单的铁基超导体FeSe,成为了研究这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的理想体系。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分子束外延(MBE)生长技术,在低阻SrTiO3(100)衬底上生长了不同厚度的原子级平整的FeSe薄膜,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STM/S)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经过Se刻蚀处理的TiO2终止的SrTiO3(100)衬底上,我们成功地制备了大面积平整的单层FeSe(100)薄膜。STS测量表明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能隙高达20.1 meV,几乎比体相FeSe的超导能隙(2.2 meV,对应的超导转变温度为9.4 K)高一个数量级。磁通研究和变温STS谱的观测更进一步证明了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电性。更有意思的是,两层以上厚度的FeSe薄膜均不超导,说明SrTiO3(100)衬底对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电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界面增强的超导现象。  (2)为了理解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电性,我们对不同厚度的FeSe薄膜进行了细致的退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退火过程有利于减少界面处化学键的无序,使得单层FeSe薄膜和SrTiO3(100)衬底紧密地键合在一起,这为界面增强的超导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同时,退火时SrTiO3(100)衬底产生的氧空位的电子掺杂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大超导能隙。对于两层以上厚度的FeSe薄膜,退火过程会去除薄膜中过量的Se,使薄膜发生从半导体性到金属性的转变。但这些薄膜中存在应力引起的复杂条纹结构,条纹之间的距离只有FeSe超导相干长度的3-4倍,这很可能是抑制两层以上厚度的FeSe薄膜超导的重要原因。我们还研究了单层FeSe薄膜上出现的环状准粒子干涉图案。  (3)通过研究不同纳米尺寸的单层FeSe小岛上的STS谱,我们发现FeSe岛的超导能隙具有谱权重相差很大的相干峰。当较弱的相干峰弱到很难被识别的时候,FeSe岛的超导能隙相对于FeSe薄膜的超导能隙,在沿着能量方向上进行了平移。除此之外,我们还观测到了25 meV的超导能隙,这是由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增强的结果,也是在铁基超导体系中首次观测到的尺寸效应增强超导现象。此外,在尺寸小于6.7 nm(指岛面积的平方根)的单层FeSe岛中观察不到超导能隙,这是在SrTiO3(100)衬底上生长的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尺寸极限。
其他文献
学位
从总体上看,该文对PDLC的研究分为下面的几个部分:在第一章中,作者简要地介绍了PDLCD同常规液晶显示器件相比所具备的优越性,及PDLCD的发展历史;针对目前PDLC在显示中存在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由于高亮度高能量的对撞机的运行,使得包含重夸克偶数参与的硬遍举过程成为研究的前沿。但是对于这些包含轻强子产生湮灭的过程,由于耦合常数变大,传统的量子色动力学(QCD
本文利用纳米硅材料的新颖特性,设计了以纳米硅材料组成的纳米硅/晶体硅(nc-Si/c-Si)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s)、非晶硅/纳米硅(a-Si/nc-Si)叠层双结太阳电池以及纳米硅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并对这三种器件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如下内容:首先研究了nc-Si/c-Si异质结HEMTs界面处的界面态密度对HEMTs直流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得到随着界面态的增大,直流输出
同步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非线性系统之一的神经元系统同样需要对同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生物医学界已有研究表明,人脑的神经元同步会导致一些疾病
定义形式背景中对象集合的一种粒覆盖,并给出其性质,由此得到粒上下近似概念。构造一种隶属度,并研究怎样度量一个决策形式背景的协调度,怎样度量形式背景和决策形式背景中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