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控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者对供肾功能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90例,肾移植受体174例。将供体随机分为三组,U1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000U/kg;U2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10,000U/kg;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乌司他丁,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收集受体术前及术后1-7天的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每小时尿量、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结果应用IBM 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供体资料:供体性别、年龄、BMI、死亡原因、器官切取前是否进行过心肺复苏、入手术室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前最后一次静脉血的血肌酐、尿素氮、血钠的数值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受体资料:受体的性别、年龄、BMI、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原发病、透析方式、透析时间以及肾动脉吻合方式及麻醉前、麻醉后、肾动脉开放、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受体术后各项指标:三组受体术后7天内的血肌酐均明显下降,U1、U2组的血肌酐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些,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体的尿素氮的水平均有下降后又有所回升,U1、U2组的尿素氮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三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体术后7天的每小时尿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术后第1天的每小时尿量,U1组和U2组均较对照组多,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的每小时尿量U2组较U1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U2组较U1组的每小时尿量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U2组较U1组和对照组的每小时尿量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天三组的每小时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U1组和U2组的eGFR均较对照组高,其中术后第2天U1组的eGFR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三组受体的eGFR未见统计学差异。对照组、U1组和U2组术后DGF的百分率分别为10.5%、8.5%、6.9%,U1组和U2组术后DGF的百分率均较对照组低,但三组比较这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手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000U/kg或者10,000U/kg一次性中心静脉注射对供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倾向。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Obesity)人群也在持续的增长,肥胖对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诸如增加心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等。有
随着现代设备不断向轻量化、精密化发展,结构的动力学问题也愈发突出。固有频率作为结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构受动载荷作用时的响应,对固有频率的优化也
本文从学生个人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对策。
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医药商业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企业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经营的国际化并在国际化竞争中保持较强的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诸多企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