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夹持装置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抽油杆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深井、超深井和腐蚀井,它的推广使用是提高采油效率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夹持装置作为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的核心装置,本文对夹持装置的优化设计能使其稳定地运行,这对于碳纤维抽油杆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已有的三代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的夹持装置进行调研、对比分析后,改进设计了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的夹持装置,并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碳纤维抽油杆扶正刮蜡装置;其次用有限元模拟仿真的实验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夹持装置在实际工作下的状态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得出在夹持装置中,抽油杆在刚进入夹持装置底端时的应力最大,应力由下往上逐渐减小。研究发现,在保持液压缸载荷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与移动导轨连接的三个液压缸的载荷由下往上逐渐增大,可以使抽油杆受力均匀;最后,就摩擦块圆角与夹持块切入角这两个影响抽油杆剪切作用的因素对摩擦块和导轨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当摩擦块非对称式曲率连续的圆角为1.05mm,13.5mm,切入角为3-9°时,碳纤维抽油杆的剪切应力最小且剪切作用得到有效缓解。本文最后对剪切过程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得出在抽油杆的剪切作用是周期性连续的,即夹持装置内抽油杆的最大应力是周期性变化的。
其他文献
随着油井深度增加,储层岩石强度与复杂度随之提高,射孔作业难度增大,需采用高穿深、低损伤的射孔弹射孔,目前射孔弹优化设计的手段主要以物理实验和网格法的数值模拟为主,实验成本高、周期长、危险性大、不易实现,传统数值模拟存在网格畸变、网格穿透等问题,易导致模拟失真。本文基于SPH无网格粒子方法模拟爆炸冲击问题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能够稳定传递爆轰波的初始化均布粒子方法并予以验证,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1.6%和
随着油井开采难度的增加,对油井开采设备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在油井开采过程中,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因不同设备的使用,将会影响整车的稳定性,严重时可能会对生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碳纤维抽油杆作业车的车载设备布局方案与整车稳定性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类型抽油杆作业车的工作原理、车载设备的布局方案以及该布局方案对整车稳定性的分析,最终选定以某厂底盘车为车载设备的工作平台,进行所选车载设备布局
传统修井作业过程中,油管的上卸扣作业需要工人手动操作液压钳完成,液压钳重达上百公斤,频繁地移动液压钳,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作业的安全隐患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铁钻工只需工人远程操作即可完成油管上卸扣作业,但价格与维护费用较高,鉴于以上两种类型设备的特点,本文综合设计完成了一种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制造成本较低的集成式防喷井口上卸扣装置。论文对国内外油管上卸扣装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试验是检验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性能的唯一途径。为了解决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现场试验困难、研发周期长、试验参数采集难等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为研究对象,设计其电液控制系统,并验证电液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试验台的动力系统。针对试验台的设计要求及机械结构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设计了试验台动力系统,包括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试验
低渗透油井的开采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常规游梁抽油机能耗偏高,不易实现低冲次,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偏心轮式抽油机。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1、运动学分析。建立悬点运动规律,分析该抽油机的运动特性影响因素,再以最大加速度最小为目标,优化整机机构尺寸。得出结论:该抽油机在上冲程运动平缓,利于采油作业;相比常规抽油机,优化后该抽油机运动特性优异,更适合于低冲次油井。2、动力性能分析。结合平衡及
随着HSE体系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进,石油特种车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越来越重要,但其中舒适度评价常存在影响因素繁多、难以定量评价等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司钻工操作舒适度评价的因素,确定了研究变量,建立了司钻工操作舒适度的多变量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整理了修井机司钻工操作舒适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应用AHP-熵值法、多级模糊评价法计算了各因素的权重集和舒适度测度值,遴选出权重值大、测度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常用于控制井身轨迹并且能有效提高破岩效率。钻头作为在导向钻井作业常见使用的钻井工具,其岩石作用过程十分复杂难预测性,致使无法直接地研究钻头在井下的受力特性以及运动情况。为了研究旋转导向钻井过程中钻头的力学行为,本文在研讨PDC钻头在旋转导向钻井中的失效机理、受载规律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基于钻头的几何学理论,研究了PDC切削齿坐标位置,给出了钻头切削轨迹函数,在此基础
从钻井设备方面提高钻井的效率、节约更多资源,设计一种存取单根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大数量储存钻杆、便于转移的装置是尤为重要。以文献分析为导向,以陆地钻杆自动存取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了常用钻具、套管的基本参数、公路运输标准;以单次存取(存取非连续)为研究假设,从系统结构及原理、工作流程、控制信息获取原理以及功能拓展调节方式四个方面描述了系统总体方案;其次是分析及确定储存库储存方式,并对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掌握了钻机绞车传动方式、行星传动优化方法和行星传动性能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钻机绞车用大功率行星传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充分发挥行星传动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为海洋钻井平台钻机绞车提供更优的传动方案,以1500HP电驱动行星传动绞车的相关参数为依托,首先研究了钻机绞车行星传动的静力学性能,为后文优化设计中的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约束条件提供依据。分别建立
随着钻机自动化以及水平井技术智能化的快速进步,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对钻井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现有的自动送钻系统(基于地面钻压的自动送钻系统)很难准确控制井底钻压,因此通过使用了过大余量(准确值与施加值之差)来控制地面钻压来实现自动送钻。不恰当的余量可能会导致钻柱系统失稳,存在钻柱“锁死”风险,在这种剧烈接触疲劳累积的工况下极易发生钻具失效损坏,造成卡钻等钻井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的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