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以及快节奏都市生活所带来的精神缺失等问题。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在传统文化中寄托自己的心灵,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本能需求。名胜古迹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人们释放精神压力的主要场所,然而,其真正的游憩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原因在于规划设计者通常用环境艺术设计或园林设计的观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和设计,名胜古迹仅仅是作为“风景”“古迹”来对待,作为游憩活动中的人的主体需要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我们已经进入近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城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原有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游憩学、景观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崂山太清游览区、圆明园等名胜古迹实例,从前期规划,中期设计,后期管理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探讨了作为户外游憩空间的名胜古迹设计的应有理论方法,梳理了以往名胜古迹修复与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对于当下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游憩,名胜古迹等基本概念的阐述以及国内外户外游憩领域发展现状的总结。
2.对与名胜古迹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有关的游憩学、景观学、生态学、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的阐述。
3.分析构成名胜古迹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诸元素,归纳作为户外游憩空间的名胜古迹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的发展规划、具体的设计方法以及后期管理的方法。
4.结合国内经典设计案例,对名胜古迹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名胜古迹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的合理性提供现实依据。
5.结论部分对具有户外游憩空间意义的名胜古迹设计提出了新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