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干预过敏性鼻炎大鼠Th1/Th2免疫失衡调节机制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陈日新教授针对过敏性疾病,提出的“无虚不作敏”的学术思想,采用热敏灸治疗过敏性疾病达到扶正息敏的临床疗效。大量循证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R)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但是内在机理尚没有阐明,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从经典免疫致敏角度,探索热敏灸调节过敏性鼻炎Th1/Th2免疫失衡机制。目的:以Th1/Th2经典免疫机制相关细胞因子为切入点,运用HE切片染色、ELISA、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探索热敏灸减轻AR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对AR大鼠鼻腔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为解释热敏灸干预AR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根据Excel表格RAND函数生成随机序列,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致敏方法:采用经典的卵蛋白(OVA)致敏法构建AR模型。在正式造模前有为期14天的致敏,OVA 0.3mg、氢氧化铝30mg、生理盐水1ml,三者经高速振荡后混匀,进行腹腔注射。从第15天起,用OVA配制5%的溶液滴鼻,激发10天,每只大鼠予以OVA混悬液50μl(侧·天)。在28天的干预阶段中,予以5%OVA隔天长期缓慢滴鼻25μl(侧·天)。空白组(K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滴鼻。建模成功后,造模组50只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30只和模型组10只、西药组10只。艾灸组悬灸“肺俞”穴,1次/天,40min/次。在大鼠尾根部测温,5min一测,并记录。艾灸治疗组根据大鼠尾温变化,有热敏灸感的为热敏灸组,无热敏灸感的为非热敏灸组。西药组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按50μg(侧·天)滴鼻,1次/天,共28天。实验期间随时注意大鼠的生活状况。制作切片观察鼻黏膜改变。ELISA法检测IFN-γ、IL-12、IL-4、IL-5、IL-13、Ig 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IL-4、IFN-γ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亚群细胞比例。结果:1.大鼠行为学评分:干预前,造模组行为评分(5.44±0.50)均达到或超过5分,表明造模成功。治疗措施完成后,西药组(2.9±0.57)、非热敏灸组(3.3±0.67)、热敏灸组(2.8±0.42)与模型组(5.1±1.29)对比,评分均与干预前降低,但治疗组在干预后,评分低于5分,低于模型组。这表明经治疗后,各组大鼠AR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鼻黏膜HE染色病理学观察:大鼠黏膜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黏膜上皮组织增厚,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结构紊乱坏死、不连续。空白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黏膜组织结构清晰,无明显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其余各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明显减少,仅有轻微毛细血管扩张。3.血清ELISA检测结果:3.1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因子:(1)Ig E: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经干预后,血清Ig E含量减少。西药组、非热敏灸组与热敏灸组比较,热敏灸组Ig E含量比西药组、非热敏灸组低,表明热敏灸治疗后,更能降低大鼠血清中Ig E水平。(2)IL-4: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较模型组降低,提示治疗有效。与西药组相比,非热敏灸组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IL-4含量比非热敏灸组低。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数值差异无意义,表明热敏灸与西药均可降低血清中IL-4含量。(3)IL-5:经治疗措施干预后,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西药组与非热敏灸组比较,两组数值差异无意义。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促炎细胞因子IL-5水平热敏灸组低于西药组,表明热敏灸可以降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5水平。(4)IL-13:经治疗措施干预后,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L-13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减少。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非热敏灸组大鼠IL-13促炎细胞因子含量高,与热敏灸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表明三者均可降低IL-13水平,但热敏灸优于西药组和非热敏灸组。3.2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因子:(1)IL-12:经治疗措施干预后,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L-12增多。非热敏灸组与西药组相比,两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两组数值差异无意义。非热敏灸组与热敏灸组比较,热敏灸组IL-12含量较非热敏灸组高,表明经热敏灸干预后,增强IL-12抑炎细胞因子分泌。(2)IFN-γ: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IFN-γ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与西药组相比,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大鼠IFN-γ抑炎细胞因子含量差异有意义。非热敏灸组与热敏灸组比较,两组抑炎细胞因子数值差异有意义。表明经热敏灸、西药和非热敏灸治疗后,均可增加血清中IFN-γ含量,但热敏灸更能增加IFN-γ的分泌。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大鼠鼻黏膜中IL-4表达下降,IFN-γ表达明显增多,表明热敏灸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Th1/Th2免疫失衡。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外周血中,模型组CD3+CD4+Th1细胞百分比最低,为4.30±0.52。干预措施完成后,西药组(6.30±1.47)、非热敏灸组(6.11±1.10)、热敏灸组(7.06±1.39)外周血中抑炎细胞因子百分比不同程度上升,与模型组差异有意义。表明干预措施有效。西药组、非热敏灸组与热敏灸组相比差异有意义,表明热敏灸比西药更能增加大鼠外周血中Th1细胞相关抑炎细胞亚群百分比。模型组外周血中CD3+CD4+Th2百分比为4.43±2.80,西药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意义,三组促炎细胞因子百分比不同程度降低。表明干预治疗后,外周血炎性细胞减少。西药组、非热敏灸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者均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h2细胞促炎细胞亚群百分比。结论:(1)热敏灸可以明显改善AR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减少AR大鼠打喷嚏、抓鼻次数。(2)热敏灸可以减少AR大鼠鼻腔毛细血管扩张,减少炎症细胞浸润。(3)热敏灸可以减少AR大鼠血清中Ig E含量,减少Ig E的合成。逆转Th1/Th2免疫失衡,降低Th2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4、IL-5、IL-13)含量,增加Th1相关抑炎细胞因子(IL-12、IFN-γ)含量,减少大鼠鼻黏膜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改善AR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先通过临床观察,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风痰瘀阻型BPPV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随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风痰瘀阻型BPPV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为其有效治疗风痰瘀阻型BPPV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60例患者。将60
目的:观察清血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清血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入组的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外用尿素软膏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清血毒汤内服,对照组给予犀角地黄汤内服,观察周期为4周。按照相应评估标准计算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
第一章基于多模态MRI预测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目的应用多模态MRI预测分析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首次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48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评价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机制进行探索。为治疗喉源性咳嗽提供一种新的中医外治法,并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便于此项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本实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按1:1:1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刀刺营组和针刀结合针刺组,每组各24例。其中针刀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与合谷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从而对本病治疗方法进行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佳的刺法。方法:1.分组:利用SPSS软件将符合恢复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气血亏虚型)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合谷刺法组,每组30例。2.评估:根据Portmann简易评分标准和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进
【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的腧穴压痛及红外温度特征,为颈型颈椎病的腧穴诊断与治疗选穴提供依据。并观察颈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腧穴特征的变化,反证颈型颈椎病的腧穴特征。【方法】1.以61例健康人和7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式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与腧穴自动化按诊装置,采集受试者腧穴温度与压痛知觉阈作为观察指标,以明确腧穴病理反应特征(腧穴温度、压痛知觉阈)与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性。2.对愿意参与治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估针药并用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眼睑痉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源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血虚生风型眼睑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44眼),治疗组24例(45眼),共48例(89眼),对照组予以当归活血饮加减联合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探讨针刀“调筋解结”法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作用,为临床应用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本试验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出6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依照其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1周1次,治疗1~2次,对照组针刺治疗,1日1次,治疗14
目的:本研究从调神通督立法,对比观察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病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探究调神通督法温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所在,希冀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观察的60例中风病失眠病例,均来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本研究将60例中风病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配合内科疾病及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症候群的基础治疗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黄宫绣著作当中体质学说进行研究,探讨体质与证候之间关系,归纳体-证结合辨治的用药特点,为体-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提供思路,同时也将丰富旴江医学的体-证学说内容。方法:本课题主要以黄宫绣现行的著作中涉及到体证相关的内容为着眼点,广泛收集并整理与黄宫绣相关的文献资料,重点查找并分析有关黄氏的现代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其体-证学说内容归纳整理,从体质因素、体质分型、体证关系、临证用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