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文学发展伊始便与民俗学结合在一起的天然联系,为我们从民俗视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拓荒者。本文从民俗文化视野观照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及创作,着重考察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观,及其在周作人文学思想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周作人以民俗学视角观照文学的缘由,确立其作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开拓者的历史地位。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综述周作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二章从社会、时代背景、区域文化传统和个人文化选择的角度,阐释周作人选取民俗学视角观照文学的原因,侧重分析周作人自我文化建构的心路历程——浙江越文化传统的浸润给周作人以民俗学的感性认识,而世界民俗学的理念赋予他注重民间文化的理性精神;第三章考察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及先锋意义;第四章进一步探讨周作人的民俗文化观,分析他确立的从民俗文化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兼及他从民俗学视角进行的中国文化研究;第五章分析民俗学理论及民俗文化观在周作人文学思想生成中的影响,着重论述周作人关于文学起源和文学发展史的民俗学阐释、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从民间立场出发所具有的“平凡的人道”、“有情的滑稽”等文学审美原则;第六章从创作实践方面,探讨周作人文学作品的民俗文化意蕴,进一步论述周作人将文学与民俗结合在一起的实绩,并揭示二者以“人”为核心的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从而呈现出周作人较为完整的文学风貌;最后是余论,指出这一研究的启示。
其他文献
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是农民的天,是立国的根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备受关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农业增效与农民增
"原物"与"如画"是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解读建筑遗产价值,概括历史空间文化要素的两大内在标准。前者以肯定了建造者作为独特精神个体的艺术表现,后者则突出了历史风霜痕迹在建
金融支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模式有两大类:银行主导型和资本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适应"增量"发展,资
<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来传统食物的供应方式将无以为继,坚持"全天然"食品很可能会挨饿,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人造食品"将成为必然的选择。科学家坚称这些被科技"精
对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载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企业是承
目前我国城镇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0亿m2,建筑能耗约占城市总能耗的20%,部分北方大城市建筑能耗已达到35%以上。在城市建筑中应用光伏发电将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式,部分地区甚至
我国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贫困与扶贫也是国家和民众历来关注的重点。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贫困程度深、贫困覆盖面广,在此背景下,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
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长兴县百叶龙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阐述了长兴百叶龙的起源、技术工艺与表演方法。在传承过程中,由于环境对文化的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地域范围广阔、涉及面最宽、政策性强、涉及程序繁多复杂、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宏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带来极大的生态社会效益,因而在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