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应用与新闻传播——以民国前期为视界(1912-1936)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电子传播技术,它使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都提高了一个量级。自晚清传入中国后,电报旋即被用于传递新闻,但不普遍。及至民国,电报普及应用于新闻传播,并对新闻事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生态,促使报馆和记者竞争意识增强,新闻报道形式发生变化,并催生了通讯社这一现代新闻组织,推动中国新闻事业走向现代化。同时,电报也扫除了信息流通的时间、空间障碍,频便的信息接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国人的观念和行动,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本文试从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的视角,通过史料碎片的拼合,复原民国前期电报作用于新闻业并与之互动的历史图景,试图探寻电报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后是如何影响新闻界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生态,并最终作用于社会变迁的,以期为当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读寻求一个历史的注脚。同时,此项研究也是传播技术推动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个案印证。   本文主要依托加拿大多伦多学派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的理论:传播技术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立足于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交叉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探讨电报对民国前期新闻业的影响及其对近代社会变迁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文章绪论部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揭示电报的传播学意义。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回顾电报传入中国和逐步发展的历程,第二章探讨电报对提高新闻从业者职业技能、催生通讯社组织等的作用,第三章分析电报如何改变新闻报道形式,第四章描述政府对新闻电的控制与新闻界的抗争,第五章以新闻电价格之争为焦点,论述新闻从业者如何通过经济利益的争取增强了职业共同体意识,第六章阐述新闻电报怎样改变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结语点明新闻电报研究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无讼”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首先提出来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自孔子提出“无讼”后,“无讼”思想便为奉孔子为尊的后世儒家士人所继承与发展。儒家“无
期刊
宁安市公路养路段现有职工342人,下设6个股室、1个养护总公司、7个分公司,担负着全市4条线路292.8 km的公路养护任务.rn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年关岁末,许多单位都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然而,有的为谋求个人和单位荣誉而采取的“作秀”行为值得注意。一是“文字夸”。在上报总结材料中,任意拔高,水分很多,欺上
期刊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纪之交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一座特大型桥梁。该大桥已于 2 0 0 0年 10月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正在施工中。该桥南汊悬索桥为世界第三、中
文化产业发展是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产业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争夺国际文化市场的重要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国
文章介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相关背景,讨论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特点,并对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