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通过发表科研成果而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不能及时地被当时科学共同体的其他成员所接受,而受到忽视。多年后,由于外部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些成果才被人们重新发现。这种现象被科学社会学家称为“迟滞承认”或“延迟承认”,被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Anthony van Raan教授称为“科学中的睡美人”现象。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迟滞承认研究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一篇有关超弦理论的论文进行案例分析,作者署名为L.J.Romans,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面。这篇论文发表于1986年,在此后的近十年中没有被任何一篇论文引用过,成为了一篇“睡美人”。直到1995年,这篇论文才被另一个物理学家J.Polchinski首次引用,其后又被高频引用达200多次。睡美人被唤醒了。Polchinski的这篇论文被称为唤醒睡美人的“王子”。我们分析了Romans的睡美人沉睡和唤醒的原因,认为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所导致的。超弦理论的两次革命及其背后科学话语权的转移是睡美人沉睡与唤醒的必然性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了1980年代中期的超弦理论论文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重新被检视。睡美人的作者Romans和王子的作者Polchinski曾先后在同一单位任职,而将Romans论文介绍给Polchinski的Strominger,曾先后与Romans和Polchinski共事,是睡美人被唤醒的偶然性原因。在对这个典型案例进行科学社会学分析之后,我们认为,由于睡美人现象的存在,我们必须对科学共同体中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有科学的敏锐性及充足的包容性。需要指出的是,睡美人现象在科学共同体中是发生概率非常小的事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科技评价中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