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平注入式电流源型变换器新型拓扑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电平注入式变换器基于直流纹波注入(dc-ripple reinjection)技术,通过在变换器直流侧逼近理想注入电流或电压波形,在其交流侧获得正弦度较好的电流或电压波形。多电平注入式变换器融合了多电平、谐波注入和软开关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优势,变化器开关工作在低频状态下,大大减小了开关损耗。由于其良好的谐波抵消能力,变换器交流侧可以省去安装体积庞大和造价昂贵的滤波装置。多电平注入式电流源型变换器(MLCR—CSC)基于传统的三相十二脉波电流型变换器,通过增加注入电路实现对直流侧理想波形的逼近,从而在交流侧获得单位周期里阶梯数较多的正弦电流。主桥开关工作频率为50Hz,注入桥开关工作频率为300Hz,而且主桥开关在零电流条件下进行切换,开关损耗大大减小。MLCR—CSC原有的电路结构不仅对注入开关容量要求较高,而且主桥开关达不到彻底的零电流切换。本文通过对原有电路进行拓扑改进,使得新型MLCR—CSC不仅能够实现彻底的零电流切换,而且交流侧电流相位和幅值能够实现自由调节。本文以PSCAD/EMTDC为软件环境对七电平注入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工作原理的正确性,通过对3~9电平注入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总结此新型MLCR—CSC结构的波形和拓扑结构特点。为了电路运行实验的需要和实现新型MLCR—CSC注入支路电流较好的均流,针对七电平注入电路结构以状态遍历为原则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脉冲循环方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时序分析图和仿真结果图,并且基于Quartus Ⅱ 7.2软件以VHDL硬件语言对新型电路主桥和注入桥开关编写了触发脉冲程序,文中给出了程序具体的设计和编写过程。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通过Quartus Ⅱ 7.2软件对程序进行了仿真验证,文中给出了仿真结果图。最后将程序烧写至型号为EP1C6Q240C8N的FPGA芯片上进行程序测试,文中给出了两种循环模式程序的实验测试波形。撰写论文期间,在实验室搭建了实际容量为15kVA的新型MLCR—CSC实验装置平台。通过文中设计的一种脉冲循环方法对电路进行了运行实验,最终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MLCR—CSC工作原理的正确性,为后续的实验和装置的应用前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中提取和展示了相关实验波形。
其他文献
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是一株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生产过程中芽孢的形成对后期的发酵和产酶有较大的影响,相对的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收益。利用
膜蛋白在呼吸作用、神经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等各种生命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取向是跨膜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对于影响膜蛋白取向的因素还没有确切
化工过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受到不确定参数的影响。不确定参数可以是随市场条件而改变的进料组成、产品要求、所需的公用工程等外部因素,也可以是受催化剂活性影响的化学
在使用金属合模成型工艺对IMD薄膜PET材料成型时经常遇到很多问题,如薄膜起皱、断裂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PET薄膜在金属合模工艺中的成型问题。针对PET薄
电能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电能质量的好坏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能质量问题的模拟与监测为解决电能质
LiFePO4因其较高的比容量、循环性能理想、环保低廉等优点而成为最具前景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通过石墨烯和包覆碳共同对LiFeP04进行复合改性,采用溶剂热法原位
Mg具有资源丰富、制备成本低、绿色环保、质量储氢密度高等优点,被誉为最有前景的固态储氢材料。纯Mg的理论储氢量高达7.6 wt%,但MgH2的热力学性能稳定,脱氢温度高;Mg/MgH2吸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培根铸魂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宣传思想战线已经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这一判断贯穿了实践、历史和理论
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利用碳的能量转换装置,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因具有全固态结构、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能量转换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关注。本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道路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但交通拥堵和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目前正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