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1861-1945)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东北乡村社会在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城乡关系。在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后,沦为其经济发展的附庸。在近代东北地区,传统以军事、政治为功能的封建城市与新兴的经济、交通型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化过渡,而与之息息相关的乡村社会在城市化的推动、影响下开启了其近代化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为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东北乡村受地理环境、地缘政治、社会经济条件、边疆文化、社会制度变革、对外交通方式,尤其是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影响,加之与日俄殖民统治基础上确立的带有殖民性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碰撞,直接导致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变化。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近代中国其他区域的且富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变革之路。一则,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形式在新鲜血液注入之后有了全新的升级,其中男性构成人口结构的主体,配合劳动力的年轻化、规模化为乡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而乡村居民职业的复杂化、多元化又充分地展现了近代东北经济的发展。二则,近代西方文化在无形中革新了传统乡村的社会意识形态,家族观念、家庭范式、社会治理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三则,军阀地主阶层与乡绅地主的由盛而衰,不能阻止小土地所有者进一步的破产与分化,也并未改变无地阶层扩大化的趋势。但也要注意的是打破近代东北乡村自主演变的殖民势力与封建顽固势力的结合严重地扰乱了近代东北乡村社会健康正常的发展轨迹,其对乡村社会的盘剥与压迫导致了乡村社会内部权力的失衡,并使乡村社会逐渐沦为城市发展的附属品,进而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前进和演变。本文以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为视角,结合各种变化之原因,分析近代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发展脉络,从中找出近代东北乡村社会发展与城乡关系的特点,以期对中国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理想的市电电网提供的电压,应该是单一而固定的频率以及规定的电压幅值。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产生,对市电电网是一种污染,它将使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恶化,也对周围的通信系统和市
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深入、油井数量的猛增,对地震勘探精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VSP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首先全面介绍了东方地球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功能体,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走向生态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正反馈关系。以沈阳为例,采用雷达图综
本文试图通过传播学理论来研究英汉连续传译过程中的噪音问题。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所谓传播,简言之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
“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饮品之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提到“八件事”,分别指柴、米、油、盐、酒、酱、醋、茶,茶是其中之一;元人多称“七件事”,即柴、米、油、盐、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语篇研究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语篇的构成必须靠衔接与连贯的相互作用。衔接指的是一篇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语法
目的:比较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标准同轴3.0mm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8/2015-08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白内
“元语言”这一概念20世纪30年代由波兰逻辑学家Alfred Tarski提出时,指谈论语言自身的语言,从而与谈论客观事物的“对象语言”进行区分。长期以来,元语言研究局限于哲学领域
<正>第二届农家乐生态农庄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农业经理人转型高级研修班,由国内休闲农业的权威网站"魅力城乡网"(www.365960.com)、国内农业知名杂志《农村百事通》联合主办,
矛盾修饰法是英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把意义看似相互矛盾的词语并置从而酝酿出一种不同寻常、发人深省的修辞效果。矛盾修饰法是一种很富哲理性的修辞手法,其中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