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9月,“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逐年增加。有部分国外观点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在通过OFDI形式将自身碳排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那么现实情况是如何?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碳排放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逐年增加。有部分国外观点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在通过OFDI形式将自身碳排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那么现实情况是如何?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碳排放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存在怎样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渠道?对于这些问题,唯有运用客观数据来剖析,才能更好的验证中国OFDI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作用效果。围绕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国际投资与环境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现有国内外有关国际投资与东道国碳排放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其次,分析了中国OFDI整体现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现状、沿线各国环境现状,主要国家绿色低碳政策四方面内容。进而,阐释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所产生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本文选用2006年至2020年间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国家发展水平、区域分布、投资动机等异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显示,在基准回归结果中,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呈显著负相关,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绿色低碳效应。在间接作用效果中,规模效应作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倒U”型变化趋势;结构效应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情况同中国OFDI产业选择高度相关;技术效应呈显著负相关,但系数相对较小。控制变量中,经济开放程度同碳排放不存在显著关联,前期碳排放量、高能源消耗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导致当地碳排放增加的内部因素,制定低碳政策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在对国家发展水平异质性的探讨中,中国OFDI在发达国家的碳减排效果要优于发展中国家,且技术效应在发达国家发挥的更为充分。在对区域异质性的探讨中,在东南亚区域,中国OFDI的绿色低碳作用主要是通过结构效应发挥;在中西亚与独联体地区,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发挥都较为有限;在中东欧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以技术效应发挥作用。在对投资异质性的探讨中,在市场投资型国家,中国OFDI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实现碳减排;在资源投资型国家中,OFDI作用虽然偏低,但整体也呈现一定的“低碳性”;在创新投资型国家中,OFDI通过绿色技术的正反馈循环实现碳减排效果。因此,基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中国OFDI并非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自身的污染避难所,而是通过OFDI作用机制在相关国家发挥出绿色低碳效应,改善了当地碳排放情况。最后,本文从国际投资实践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推动中国低碳型OFDI发展,建设绿色、可持续、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平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生态旅游建设是当前旅游业的热门方向,贵州作为独居具优势的公园大省,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生态旅游产业缺乏认识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都客观存在。本文以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对贵州地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实现了利益总量的增加,但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科技创新与利益共享的背离。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基于“资本—技术”之间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劳动者、科技创新与消费者、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等场域之间的矛盾。新科技革命改变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消费者在物质消费领域的主体地位,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进入新
村庄作为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主要空间之一,承载着生活、生产、环境、文化等多维度的要素。在新的发展要求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在新的建设发展体系下,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长足发展的重要导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要素抓手,构筑村庄新的发展IP,探索规划过程中的编制经验和难点,并提出解决措施和编制建议,以构建可持续的发
北川某地热区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具备较完善的热储系统。为对该区域地热资源进行勘查评价,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氡气测量相结合的办法,推测地热资源赋存空间和第四系隐伏断裂的空间位置。结果可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推测富水部位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叠系吴家坪组碳酸盐岩层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砾岩层及其破碎带等,并发现隐伏断层存在,深部断层倾角约40°~70°,向深部变缓;地热区整体土壤氡气浓度及背峰比值由西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并加强了对有效教学手段的研究。学情前测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通过学前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合理地优化教学方案。本文分析了学情前测的方式,探讨其优势,总结有效的方法,为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理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和童年创伤经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大学生情感忽视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不良家庭环境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乐观主义维度成负相关;(2)从男女性别变量分析,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坚持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城乡变量进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得以诞生的重要学理基础,也是马克思所研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对实验和工业的探察中,马克思确认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在对机器大工业的批判中,马克思既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科学之间同向共进的关系,又分析了自然科学的“资本主义应用”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自然科学既为我们分析和把握历史作了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又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为合理预测中国民航运输业的碳达峰时间,首先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Tapio解耦模型分析民航运输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运用改进可拓展的STIRPAT模型实现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预测。最后,设置基准、发展、远距、节能、浅绿、深绿情景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深绿情景下中国民航运输业可以在2045年实现碳达峰。因此,基于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
<正>我是台湾花莲人,幼时随父母来到浙江湖州生活,2018年从美国拉文大学(University of La Verne)毕业后,回到湖州经营家族企业合山化工(湖州)有限公司,是第三代台商。成长经历我们家族很早就在大陆经商了。1985年,我爷爷就已经在东莞开发区开了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