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分位数模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经济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经济形式,其重要特征为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深度运用。数字经济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情况的改善,主要通过打破城乡信息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创造新型就业机会等方式实现。另一方面,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经济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负面冲击。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何种影响值得深究。本文可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背景、相关文献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2001-2019年各省每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该测算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指标选取的维度为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城乡收入差距亦在此部分测度分析,测度方法为泰尔指数。再者,本文在充分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部分设计为三步,分别为:(1)基于全国数据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将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分别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该影响的区域异质性;(3)引入数字经济经加权后的空间滞后项,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总结结论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发现四点结论。(1)研究期间内我国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有较大增长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同时区域差异日趋明显,东部相对于中西部明显领先,广东、江苏及山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三甲,河南及四川分别中西部的佼佼者。头部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有扩大趋势。(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变量数字经济的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在5组分位数下以U型形态分布,即在已控制的省份条件下,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中等水平的省份而言,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较好。(3)数字经济对收入的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在东部地区的10%、25%、50%以及75%分位数水平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90%分位数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部以及西部的数字经济均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显著的空间溢出是数字经济的另一特征。本地的数字经济不仅可改善本地的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还会对相关联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效果随着分位数增加而增加。本文的创新点包括3方面。其一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能够反映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的异同。其二本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完善,对于数字经济的衡量相较全面。其三,本文将空间溢出与分位数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合理地反映空间溢出的分布特征。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本文未能将传统产业中由于数字化而提升的产值提取出来,对产业数字化的度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本文仅考虑城乡居民在可支配收入方面的差异,未考虑公共福利等其他因素。
其他文献
<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减负"成为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给中小学生减负,已经"喊"了多年,从中央到地方,既有政策引导,也不乏改革探索。但揆诸现实,这些年很多中小学减负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还有"不减反增"的倾向。而作为学生主要"负担"之一的家庭作业,国外学校是留,还是不留?
期刊
莫里斯·拉威尔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受到了印象派的色彩和声与音乐创作思想的影响,因此早期拉威尔的作品中有明显的印象派音乐风格特点。《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是拉威尔以学生身份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也是其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首乐曲体现了拉威尔早期独特且标新立异的音乐风格,显示了其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是印象派与古典乐派音乐特点的交汇融合。在拉威尔的创作生涯中,以钢琴
二十世纪初期,拉威尔以大胆创新的写作思路完成了钢琴组曲《镜》的创作,并将此作为礼物献给了“捣乱分子组织”。《丑角的晨歌》是《镜子》中的第四首,因其浓烈的异域风情、复杂艰深的技术成为了整部组曲中最出色的一首。《丑角的晨歌》也是唯一一首被冠上西班牙文标题的小曲,这足以可见该作品与西班牙具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曲家拉威尔的家庭情况、创作阶段及《丑角的晨歌》的创作背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作为二十世纪初伟大的印象主义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包含钢琴、管弦乐、芭蕾舞剧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丑角的晨歌》是一首集技巧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印象派钢琴作品。现有研究在微观层面仅聚焦于作品的某一方向,如和声技法、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等,未就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多围绕作品的印象主义风格与西班牙民族特色进行论述,未涉及作品主题的探究。本文在此基
文章对时尚插画与时尚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动态时尚插画是时尚设计表达的新风尚,探讨新风尚产生的原因和对时尚设计教学的启示。总结动态时尚插画的主要特点包括灵感来源、品牌故事、穿着情景、运动状态的融入,结合课程教学成果举例论证。
隐逸文化是士人园林的精髓之一,士人园林是隐逸文化的现实载体。基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视角对士人园林隐逸思想的表达进行研究,实现对士人园林从现象到本义的进一步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隐逸思想在士人园林中的全部涵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以植物命名、植物景观、装饰应用等显性与隐性方式表达着人格追求、吉祥顺遂、心境向往等隐逸文化,实现对隐逸文化的现实物化。
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创作于1911年,正值拉威尔音乐创作生涯的成熟时期,也是拉威尔唯一一部以圆舞曲组曲为体裁而创作的佳作。整部作品由8首圆舞曲组成,中途不间断地连奏,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各异,是在传统的圆舞曲框架中汇入了拉威尔新颖而独特的音乐语言。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第二章内容基于文献的查阅,以拉威尔为轴心,介绍了19、20世纪之交法国音乐文化的新潮流,阐述了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一位具有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和声风格建立在以古典大小调为中心的调性功能体系之上,又将印象派追求色彩和民族音乐的调式特点融入到个人创作中,形成具有高度融合性的和声风格,对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尔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整部作品运用持续音型的贯穿确立调中心;色彩性的和声语
普罗科菲耶夫是广为人知的20世纪前苏联杰出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是一生都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且别具一格的音乐巨匠,其创作风格集中体现在钢琴奏鸣曲中,更将作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艺术高度。而《第二钢琴奏鸣曲》正是普罗在创作风格转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作品,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的融合,以传统音乐结构为基础,汇入新理念、新和声、新风格,打破固守的模式又不脱离创作原则,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挖掘钢琴原有的打击乐功能,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是其后期奏鸣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其作品具有幽默的性格和现代主义创作的风格特征。本文以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为切入点,分别从旋律、节拍节奏、和声调性的风格特征等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的感悟,通过对音色的控制、触键的变化、踏板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来解读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