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男孩的出生比严重大于女孩,这使得婚姻市场一下变得拥挤起来。严重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造成了一部分男性必然会被挤压出婚姻市场。正在此时,我国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使得大量青年人群从农村走向城市,开拓了婚姻市场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根据择偶梯度农村男性青年作为婚姻市场中的弱者,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之中成为失败者,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男。婚姻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基石,越来越多的剩男存在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危害社会的公共秩序与安全。因此解决好农村剩男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失婚困境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要求。同时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传统落后文化思想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农村剩男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剩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和实地访谈法对当前农村剩男的现状、危害、成因进行了详尽具体的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提供了具体的思路。本文除引言之外共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部分。内容包括两种生产理论、人口增长理论、人口质量理论、人口流动理论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两种生产理论和人口增长理论包含了马克思关于人口生产和再生产,为人口萎缩问题,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养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人口质量理论概括了人的质量理论对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具有理论基础的作用。人口流动理论和相对人口过剩理论是分析和解决农村人口相对剩余,人口不断流动不断涌向城市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概括了农村剩男现象,总结了农村剩男表征,分析了剩男存在所具有的诸多危害性。本文将农村剩男进行具体分类,对剩男的不同形式做出了具体的划分。笔者认为剩男不单只大龄未婚而被剩下来的男性,还包括有过初婚、再婚或者多次婚姻,但由于各种原因都导致婚姻破裂,最终找不到合适的人结婚而被剩下来的男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由于配偶在婚姻关系意外或者疾病离世使另一半再也娶不起而导致的剩男,这样一来剩男的涵盖范围从某意义上来说就更为广泛了。剩男作为一种现象绝不是一个个性而是一种共性,既然共性问题就有共同点可以寻找。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将其共同特征大概分为了四类包括数量庞大、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生活贫困和交往范围狭窄。大量剩男长久的存在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文章内容主要分析了有剩男问题延伸出来的早婚问题,社会伦理问题,人口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养老问题和诸多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剩男的成因。其中包括宏观原因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城乡差距的过大的原因。微观是因为彩礼现象严重、自身交往受限以及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足的原因。在这部分中每一个大原因背后又深挖了造成大原因背后更多更为细节的原因。使人们能够对当前剩男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具体性的掌握。第四部分为解决剩男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本文依据成因的形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针对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提出了对传统文观念的改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防止男女失衡的现状继续加重。除此之外加上对科学手段B超使用的遏制,为严打两非工作出谋划策。针对城乡差距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真正帮助农村富余起来,改善剩男娶不了娶不起媳妇的现状,配合改革户籍制度,取消人们对社会背景的有色眼镜真正是他们做到在大的婚姻市场中公平平等竞争。关于彩礼方面本文除了宣传积极健康的结婚观念,还在其根本问题养老问题上着手为农村女性家庭解决后顾之忧。交往方面本文在婚恋模式上提出了改变,使人们突破通婚圈的等级限制,让青年更能够自己在大环境下尽可能多的选择合适的资源实现婚配,减少剩男现象。最后剩男自身也要在婚姻市场中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强自身的知识建设和文化建设,真正靠自己的对女性的吸引力去降低在婚姻市场中失败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