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盐侵蚀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因素之一。在我国,广泛的硫酸盐分布使得建造于盐碱地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破坏严重。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其结构密实性、强度以及耐久性远高出传统水泥基材料,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论文开展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在硫酸盐环境下的耐久性能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高耐久设计和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以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试验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能,阐明了硅灰掺量、水胶比和硫酸盐溶液浓度影响下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劣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采用XED、SEM和TGA-DTG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水泥基材料内部结构及侵蚀产物的特征、形态等变化;并基于孔结构参数,利用孔表面分形维数模型研究侵蚀对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随水胶比下降呈增加趋势。硅灰掺量15%的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水泥水化程度较好;低水胶比下材料内部孔隙率低,浆体均质性好。(2)开展硫酸盐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能试验。在30次干湿循环后,硅灰掺量15%的活性粉末水泥基试件宏观性能劣化程度较轻,5%Na2SO4溶液的侵蚀程度较严重。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作用下质量和抗压强度的衰减模型。(3)采用SEM、XRD与TGA-DTG测试技术,分析了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后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化、主要水化产物和侵蚀产物的生长特征以及含量的变化。在30次干湿循环后,硅灰掺量15%内的侵蚀产物增量较少,暴露在5%Na2SO4溶液侵蚀产物增量较多,损伤劣化较严重。(4)通过MIP测试技术,开展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孔结构的测试与分析。在30次干湿循环后,硅灰掺量15%的孔隙率较低,凝胶孔占比较高;暴露在5%Na2SO4溶液的孔隙率较大,有害孔占比较高,孔表面结构复杂。表明硅灰掺量15%内侵蚀产物含量少,孔表面复杂程度低;5%Na2SO4溶液中试件内部侵蚀产物含量较多,孔表面复杂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