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术犹如一颗明珠,虽经几千年风雨却越发熠熠生辉,此乃得益于泱泱中华文明之丰厚底蕴,而植根于这一底蕴之沃土的中华格斗术原本在人类“救生”、“保生”、“养生”、“和生”的生命价值追问中,不断地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不断地演绎着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史诗。本研究从宏观及微观视角出发,循着“生命即美”的路径,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予以解读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象理论,再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汲取中国古典之舞蹈、戏剧、绘画等丰富的思想养分,展开多维度研究。追寻中国武术的历史足迹在于“俯瞰”中华美学思想概貌,以审美意象理论为“熔炉”来“锻造”中国武术审美意象,借鉴西方符号学之精髓,从外在拳势、动作名称、武术图像、文本阐释等方面开掘“师法自然”、武术意境、人格境界的美学思想内涵。“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艺术评价标准、武术习练法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武术技艺的审美理想。现代武术这一实体的美学思想波及范围,大体上先从“人体结构”、“动作节奏”的外在之“形”到“力”、“劲”、“静势”、“动势”、“气势”的内蕴之“势”,再从技法的“灵”、“巧”、“活”、“变”到武术动作的终极之“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旋律,既提高了习武者之间、习武者与社会之间的“武德”价值品级,又升华了武术人文精神的本真韵致,还提炼了“武德”阴柔即仁爱和阳刚即侠义之美。其实,“仁爱”思想侧重于社会一般道德规范,而“侠义精神”则力求推崇习武者之人格境界,直至追索其内潜于人生而高于人生的生命本真之始源,感悟习武者心中得以积淀的“侠义意象”,把握中国武术的精神理念和生存策略。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中的“气化一元,颐养情性”、“形神兼备,重神轻形”、“强化和谐,弱化竞技”和“意象思维,术道合一”的民族性凸显了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在现代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尤为重要。同时透视出中国武术具有以审美价值需求为导向、以和谐发展思想为主旨、以追求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时代性、渗透性、稳定性等美学思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