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与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境城镇具有促进边疆经济开发与合作、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随着我国沿边口岸的相继开放,国际大通道的逐步畅通,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边境城镇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我国边境地区聚集人口、经济发展、社会资源等要素的发展平台。边境城镇的发展与演化模式对我国城镇建设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以边境地区城镇化模式为核心研究内容,以中国内陆沿边的135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2000-2014年为研究年限,借鉴城市地理学、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理论,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分析了边境城镇的发展过程及空间差异,并构建了人口-经济-社会-土地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边境城镇的耦合发展情况及时空演化特征。基于城镇化驱动机制、推动主体和空间发展模式,运用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提炼出边境地区的主要城镇化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论述。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不同城镇化模式的城镇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边境地区城镇化背景复杂,是自然本底、社会经济、国家意志的综合体现,在发展基础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同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地缘环境脆弱,城镇化优势并不明显。口岸发展差异巨大,国家政策对地区发展作用突出。  (2)边境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空间差异显著。人口城镇化低速增长,城镇发展以城市等级体系为序,大部分区域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生产产值以资源开采型等初级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具有虚高和畸形发展的特征;人类活动用地较少,土地城镇化空间不明显;社会发展滞后,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财政收支赤字较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3)边境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呈低水平缓慢上升态势,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且区域差异逐年扩大,空间特征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自然条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发展体现为外向型功能的差异性,是政治选择性分布的结果。  (4)边境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耦合程度较低,2012年以来边境地区的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呈现一定趋势的好转;城镇化子系统发展严重不协调,受制于社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滞后的状态,大部分地区呈现失调发展。  (5)边境贸易促进型、政策驱动开发型、交通枢纽发展型和资源开发推动型是边境地区主要的城镇化模式。边境贸易促进型是边境地区最主要的模式,主要分布在口岸地区;资源开发推动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交通枢纽发展型分布分散,政策驱动开发型以霍尔果斯市最为明显。  (6)本文针对边境城镇的发展过程与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及口岸建设、提升城镇功能、人才培养、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1999年5月18日,中共兴国县委统战部、县委党史办向福建省永泰县委统战部发去一份传真唁电:“惊悉杨道明法师圆寂,我们深感悲痛.杨老早年参加革命,历任兴国县苏维埃主席、江西
以位于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所在的蔡家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2003年10月21日的Quick Bird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在研究区域内选取4种
作为一种新型的的土地利用类型,国外早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了停车设施建设理论研究,目前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和运作模式。相比而言,我国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呈现出“泛主持人化”的发展状态,主持人的来源得以扩大,不再局限于播音主持科班出身人士,更多的来自社会各界精英、知名人士等,同时,主持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向外扩展,景观空间组分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态斑块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降低,原始的乡村田野景观被现代化建设用地取代;交
圆筒形件拉深是冲压的常用工序之一。对不能一次成形须多次拉深的工件,其工艺计算复杂,一直采用“试凑”的半经验算法。利用交叉学科知识建立圆筒形件多次拉深计算的综合等负
降水是黑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对流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降水是地-气相互作用所形成,不仅受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影响,而且受局地
5月26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心学习小组根据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通知”精神,认真学习了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和有关文件社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耕地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乃至政权兴衰的重要战略元素。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土地资源极其有限、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条件下,协调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是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景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