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烷基萘(2-AN)和2,6—二烷基萘(2,6-DAN)是很有价值的化学品。传统的液相反应所用催化剂如H2SO4、H3PO4、AlCl3等,由于腐蚀性强、污染严重,已逐渐被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的新型催化剂如沸石所代替。本文以提高沸石的萘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为目标,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改性沸石的萘烷基化反应性能的研究,揭示外表面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晶体结构等性质的表征,进一步阐明外表面改性的改性机制。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知道:HMCM-22是萘择形烷基化反应较好的沸石之一;Y沸石的外表面改性效果较好,β沸石则效果不明显,而丝光沸石则不适于外表面改性;外表面改性不改变沸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道内部环境,仅减小孔口直径和覆盖外表面酸性位;叔丁醇不适于作外表面改性沸石催化的反应的烷基化试剂,其反应活性很低,且选择性无明显提升;分子较小的溶剂更适于外表面改性沸石催化的反应,环己烷就明显好于十氢萘。 超大的外表面积、缩短的孔道使纳米沸石有更多的活性位和更小的扩散限制。本文以高产率合成粒径范围窄、分布均匀的纳米沸石为目标,对纳米β沸石进行探索性合成,努力找出最合适的合成条件,并通过TEM、SAED和XRD等表征方法来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知道:普通水热合成法要想获得粒径范围窄,结晶度高的纳米β沸石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原料配比、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损拌程度等;碱量增加有利于结晶速度的加快;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合成,但温度不宜过高;用TEAOH作模板剂比TMAOH要好,能获得更高的β沸石产率及结晶度;超临界干燥是干燥小颗粒β沸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焙烧使合成的沸石结晶度下降,但不影响其颗粒大小及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