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云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又跻身“金谷二十四友”之列,在整个西晋文坛享有盛名。他少与兄机齐名,号曰“二陆”。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东晋以后,陆机的诗文和文学思想越发受人重视,几乎达到炙手可热的状态。与陆机相比,评论者多以为陆云的才华不及其兄,故对陆云的诗文论述渐少。陆云才华虽比不上陆机,但诗文辞赋都别有建树、独具风格,应该正视他在西晋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陆云诗赋研究》重新审视其人其作,客观、公正地对研究对象予以论述。陆云早年受江左世风影响,崇尚儒学。由南入洛以后,玄学修养日渐丰厚。他虽不能彻底摆脱西晋绮丽繁缛文风的影响,却自觉走上一条别样的文学审美路线,形成以“清”为核心的审美概念。史传评价他能言诗且擅属文,诗歌与赋文是其主要的文学成就点。诗歌以四言诗体见长,有向雅颂诗学源流回归的倾向。赋篇文辞博雅深远、情采兼备。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所包含的六部分组成:一、绪论。简要概括了陆云诗赋在古代的收辑情况,略述了近、现代相关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二、陆云生平与文化心态。本章有两节,第一节“陆云生平简述”,结合有关年谱史料对陆云生平作出介绍,让读者了解陆云特殊的家世背景。第二节比较分析陆云文化心态与西晋文人普适心态上的差异性,揭示西晋社会吴士入北后特殊的生存境遇。三、陆云的文学审美观。本章有两节,第一节结合内外史证考察“清”字本义、功能用法,同时注重辨析陆云文学审美中“清”的审美理想与道家思想本义的区别,以期校正研究的误区。第二节内容则将陆云的文学审美观放置在当时西晋玄风盛行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以探明陆云“清”的审美创作心理的根源。四、陆云诗歌探论。本章有两节,借鉴了《文选》分类学的方法对陆云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又将每一类别作品置于同时代文学创作活动下考察,以期给予陆云诗歌新的、全面的认识。五、陆云赋探论。本章有三节,所研究内容涉及陆云的9篇骚体赋《九愍》和7篇诗体赋、文体赋。第一节对《九愍》诸篇进行逐一的思想解读,结合《楚辞》部分篇目内容进行横向比较,联系陆云家世生平,发现诗人与屈原的精神世界存在诸多共鸣点。第二节围绕陆云赋“情志统一”的情感表现原则展开论述,分析作品蕴含的情感价值。第三节从“铺叙笔法”、“炼字”、“排偶声律”三方面鉴赏陆云赋的艺术特色,结合《南征赋》、《岁暮赋》、《愁霖赋》、《登台赋》等赋文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以期揭示其在内容开拓、形式创新上的现实意义。六、结语。总结陆云诗赋的风格特色、历史地位、作品影响,概括论文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