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以其奇特的姿态、绚丽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菊花种质资源大国,中国拥有众多的菊花品种,然而具有知识产权、可以规模化生产的盆栽菊花品种却不多。不同的栽培环境和种植者各异的种植技艺会使盆栽菊花的性状发生显著的变化,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因此,本文对影响菊花观赏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菊花品种,为国内菊花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在对北京地区栽培的800余个大菊品种进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品种35个,进行田间盆栽试验。对其19个观赏性和适应性指标进行观测记载和采集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状、抗逆性和栽培流程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传统盆栽菊花产业化品种筛选体系,选出‘紫云’、‘金背大红’、‘秋染晨霜’、‘墨兰霜’、‘金波涌翠’、‘锦绣鸳鸯’、‘金葵向阳’等7个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适于规模化生产的盆栽菊花品种。2.通过27个传统大菊品种进行正常季节和“十一”促成栽培两个栽植期的观察记载,对其10个主要观赏性状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传统菊花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异性和环境因子共同影响。株高、花梗长、节间长、叶片数、花高这5个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20%,比较适于品种分类;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头状花序高度和叶片长度是较为稳定的性状。3.营养元素是影响菊花观赏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发现,不同施肥处理使得栽培植株在株高、花径、筒状小花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花色等发生显著变化。通过综合考量,营养生长期和花芽分化期均施用氮磷钾肥复合肥,传统盆栽菊花观赏效果最佳。施用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6-BA和KT对菊花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面积、花期影响显著。一定范围内,株高随着6-BA和KT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太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又会抑制植株的生长。施用5mg/L的6-BA和30mg/L的KT溶液可以改善株型、提前花期、提高植株观赏价值。4.对不同栽培措施进行试验分析表明:经过换头处理之后,植株较健壮且花期一致。因此,在产业化生产中,推荐苗期进行统一换头,以控制群体花期。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作者整理出了一整套盆栽大菊品种规模化生产栽培技术流程。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一流程可以降低栽培成本、提高标准化程度,可以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菊花生产企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