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用与生物细胞膜结构较为相似的脂质体为模板,对尿石主要组分草酸钙(CaOxa)晶体的生长进行了体外模拟研究;第二部分是比较研究了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的超细微粒在形貌、尺寸、分布以及聚集程度上的差异。 1.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散射等表征方法,研究了Ca2+/Oxa2-摩尔比、CaOxa初始浓度以及卵磷脂(PC)浓度对脂质体中CaOxa结晶的影响。与水溶液中生成的CaOxa粒径(约1500nm)相比,脂质体中生成的CaOxa晶体粒径(约80~150nm)显著减小。当Ca2+/Oxa2-摩尔比接近1.0时,二水草酸钙(COD)的质量百分数达到最大值。随脂质体中CaOxa初始浓度的增加,一水草酸钙(COM)质量百分数减小而COD质量百分数增大,且当c(CaOxa)>0.10mol/L时,COD质量百分数达到一恒定值。三水草酸钙(COT)只有在CaOxa浓度较低时才会形成。当PC浓度大于临界囊泡浓度(CVC)时,脂质体的形成有利于CaOxa晶体(020)晶面的取向生长。 2.在脂质体中研究了酒石酸抗衡阳离子对CaOxa结晶的影响。K2tart和NaKtart只能诱导COM和COT生成;而H2tart和Na2tart除可诱导COM和COT生成外,还可诱导COD的生成。H2tart和Na2tart诱导生成的COD的最大摩尔百分数分别为55%和35%。H2tart诱导COD生成的能力最强。在添加各酒石酸抗衡离子的体系中,无论是COM摩尔百分数(COM%)的减少还是COD%或COT%的增大均与脂质体中酒石酸抗衡阳离子摩尔浓度的对数的增加成线性关系。 3.在脂质体中研究了不同种类羧酸钠盐对CaOxa结晶的影响。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羧酸钠盐抑制COM、诱导COD和COT成核与生长的能力顺序为:Na3cit>Na2edta>>Na2tart>>NaAc。实验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临床上柠檬酸盐比EDTA盐和酒石酸盐具有较好疗效。 4.比较研究了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的超细微粒在形貌、尺寸、分布以及聚集程度上的差异。正常人尿液中的粒子大都较为圆钝、且多为尺寸分布在100~350nm之间的单个晶体;而患者尿液中粒子的棱角较为尖锐,尺寸分布较不均匀,小的有100nm,大的超过1000nm,这些粒子容易发生聚集,从而导致结石形成的几率增大。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减小尿液中粒子的尺寸差异或许是有效防止结石形成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