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逐步转变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由“包分配”到“双向选择”的调整,失业率的骤然增加促使学校周围产生了“校漂族”这样一种群体,他们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出了其他选择,例如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或者等待更好工作的机会等等,于是他们选择了学校这样各类信息资源丰富的地方作为栖息地,由于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地扩大,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得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同时“校漂族”的出现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内容分析法,对“校漂族”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了“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在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分别从“校漂族”的类型、特征、产生原因和生存状态分析“校漂族”的思想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总结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各界对“校漂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二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校漂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三是“校漂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分工不明确。最后,针对“校漂族”群体特殊、居住分散、人员流动频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对象、场所、载体难以固定而开展困难的实际,重点以高校为依托、社区为阵地,创新开展工作,建构“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规范社区“校漂族”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明确教育内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从表面看“校漂族”的产生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也正是就业压力促使了“校漂族”的产生,两者是有着内在联系的。通过理性认识“校漂族”现象,在“校漂族”帮扶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校漂族”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做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然而目前,“校漂族”处在了一个无人问津的阶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需要积极解决的实际性困难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加强“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方法和对策,有利于培养“校漂族”社会角色转换意识,有利于“校漂族”早日融入社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