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不少农民成为了失地农民,这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一生产资料,解决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一直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从2004年起相继出台了5个政策文件,在政策上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呈现出政策越来越完善、力度越来越大、可操作性越来越强、参保农民越来越多、保障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然而,尽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仍然有待加强。笔者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方式的历史演变和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研究了各地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主要做法。指出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补偿标准不一,安置费用偏低;补偿安置费分配混乱,失地农民应得的补偿无法保证;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生活存在后顾之忧等。探讨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建立低水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笔者认为,鉴于失地农民的特殊性,要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建立法律制度保证。并具体设计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框架,即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失地农民的救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推行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抓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