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Ir,Pb掺杂拓扑绝缘体Bi2Se3及其与FeSe复合结构特性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拓扑绝缘体和超导材料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拓扑绝缘体(TIs)是体内绝缘,表面态呈现为金属导电性,表面态因受时间反演对称的保护而不易被一般杂质干扰。Bi2Se3体内具有较大的带隙和相对简单的能带结构,其布里渊区只有一个狄拉克锥,因为这些优良性质使得Bi2Se3在众多的拓扑绝缘体中脱颖而出。在拓扑绝缘体材料中引入铁磁序,可以破坏表面态,诱导出自旋-轨道耦合的带隙,实现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物理现象来制备各种量子元器件。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已经在2013年被证实存在,但是小带隙和低居里温度都会极大影响其在实验中的观察,所以科研工作者们需要继续探索找出能实现高温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材料。  超导材料因其具备抗磁性、零电阻和约瑟夫森效应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来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其零电阻转变温度超过了由BCS理论所推导的极限值,因而吸引了人们很大的关注。FeSe具有简单的化学式,在实验室中容易制备,不含有毒重金属元素,这些特点使其受到广泛研究。拓扑绝缘体与超导材料构成的异质结中可能会发现马约拉纳(Majorana)费米子,从而有望实现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应用。基于以上情况,全文内容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元素Li、Ir、Pb分别掺杂Bi2Se3的性能。在金属Li掺杂Bi2Se3的系列样品中,所有掺杂样品在低温区都出现了金属-绝缘转变,表面态电导在低温区占主导地位;少量的金属Li能抑制声子散射作用,而高浓度的Li则会加强声子散射;磁化率随磁场变化曲线中,样品的磁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磁性由纯Bi2Se3的抗磁性转变为掺杂后的铁磁性,说明Li掺杂Bi2Se3能诱导出铁磁性。在Ir、Pb掺杂Bi2Se3的样品中,所有样品都是六方晶系的层状结构;少量掺杂时主要替代Bi,高掺杂量时有少量的原子插入Bi2Se3的原子层间;电阻率随掺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第二部分制备FeSe与Bi2Se3的复合样品。在以Bi2Se3为主体的系列样品中,样品都呈现为弱金属导电;掺杂量高(7wt%)的样品在测试温区内的磁电阻值为负;所有样品都呈现出铁磁性,随着掺杂量FeSe的增多,磁性明显加强;样品中的磁性来源主要是磁性Fe-Se化合物。在以FeSe为主体的样品中,零电阻转变温度Tc,0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高场和低场下的磁性测试表明,所有样品中同时存在铁磁相和超导相,样品中的抗磁性随掺杂量的增多先增强后减弱。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充分地利用能源而又有效地降解污染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重点,而具有光伏效应和光催化能力的半导体材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半导体材料产生光伏响应并参与光催化过程主要依靠于光生电荷分离、迁移及复合过程。以上光生电荷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半导体的表面,研究半导体表面光电性质可以引导光伏响应和光催化效率的提高。PbI_2为p型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较大,约为2.4
低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重要的材料加工手段,在微电子、显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以及新材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CVD)薄膜制备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功能的执行者,也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发挥其功能的最佳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蛋白质的活
温标由温度固定点、内插仪器和内插公式构成,温度固定点是温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固定点具有数值准确、复现性高、随时间变化小等优点,固定点研究在温标制定和实际计量检测校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国际温标(ITS-90)在13.8K至1234K温区就是由一系列定义固定点和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内插完成国际温标复现的。一般来说,电阻温度计具有使用温区宽、一致性好、使用方便、测量仪器配备方便等特点,在接触测温
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_2FeMoO_6由于表现出室温低场的磁电阻效应而成为材料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强电子关联体系中发现的颗粒边界效应对多晶材料的电磁输运行为有较高的影响性,多晶颗粒体系的晶界状态和颗粒尺寸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再考虑到薄膜材料相对于块体材料具有更大的微结构可调性,本文以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_2FeMoO_6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电
具有低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的软磁材料NiZnFe2O4铁氧体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NiZnFe2O4铁氧体材料由于电阻率高、居里温度高、温度系数低、高频性能良好等优点,在高
早些时候,成泽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黑体,即克尔非线性黑体(Kerr nonlinearblackbody,KNB)。这种黑体具有许多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对于一个黑体而言,其最重要的物理
等离子体鞘层是等离子体物理中一个古老且重要的问题,最初由Langmuir在1929年对等离子体鞘层的基本特性作了阐述。至此,鞘层的基本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关于鞘层诊断已经有一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