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粉虱田间抗药性监测及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外来危险性农林有害生物,目前已先后入侵我国台湾和海南省。由于缺少有效的生态和物理等防控措施,化学防治仍是当前防控该虫的重要手段,而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又是化学防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而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对螺旋粉虱试验种群用群体筛选法进行高效氯氰菊酯室内继代抗性选育,用酶标板动力学法测定其各世代的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三种解毒代谢酶活性变化;用Potter喷雾法及阈状分析法测定比较螺旋粉虱各世代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计算其对该药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估算其在该药剂不同选择压下抗性发展速率,以评估其抗性风险;用Potter喷雾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植物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和微生物源药剂的LC50值进行测定。旨在了解该虫对防治药剂的抗性机理、抗性风险及掌握该虫田间种群对防治药剂的抗性发生发展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高效氯氰菊酯对螺旋粉虱试验种群选育5代后,其第5代成虫对第1代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比分别为3.2385、3.0288和1.1461,初步确定螺旋粉虱对该药剂的抗性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较明显的正比关系,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明显关系。2、用高效氯氰菊酯对螺旋粉虱试验种群选育5代后,其对该药剂的抗性上升了2.7932倍,据Tabashnik阈状分析法计算得出,其对该药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2151。由此预测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在该药剂选择压下的抗性发展速率:在假设与室内选育具有相似选择压(筛选前后毒力回归线的斜率均为2.5,即表型标准差8p=0.4000)、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干扰(极端天气、虫源交流等)和其每代均用该药剂防治且防效达90%时,螺旋粉虱繁殖6.6071代后,其对该药剂的抗性将提升10倍。3、到2010年12月为止,各监测地理区域中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对所测试的高效氯氰菊脂、毒死蜱、啶虫脒、阿维菌素仍处于相对敏感阶段,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0848~2.4796倍、1.9632~3.0820倍、1.0519~1.5691倍和1.1878~2.1472倍。4、到2010年12月为止,各监测点寄主植物上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对所测试的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杀扑磷、毒死蜱、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还未形成明显抗药性,其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24M~2.1153倍、1.2141~1.7768倍、1.0494~1.4116倍、1.4178~1.9734倍、2.6359~4.2203倍、2.0825~3.2580倍、1.1389-1.6105倍、0.9922~1.1910倍、1.4186-2.0466倍和1.5309~2.2973倍。5、截至2010年12月,各监测点生态环境中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杀扑磷、毒死蜱、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仍较敏感,抗药性尚不明显,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7002~1.8814倍、1.6464~1.9050倍、1.2833~1.5988倍、1.5340~1.8297倍3.0843~3.5733倍、1.9381~2.6374倍、1.2092~1.2346倍、1.0016~1.2553倍、1.4864~1.8437倍和1.8043-2.1733倍。
其他文献
妊娠期糖尿病(d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经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我国GDM发生率
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是利用杂草对除草剂的反应来鉴别化合物除草活性的基本方法,在除草剂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周期长、重复条件严格严重制约了
南方的夏天我只佩服两种人:一种是吃鳝鱼的,另一种是看过杀鳝鱼还乐此不疲的。  熟练的鱼贩处理鳝鱼,只四步。先用铁钉把头钉牢在砧板上,一刀开膛破肚,一刀割断颈部,一刀剔出唯一的脊骨,剩下便是满满鱼肉。  鳝鱼惊悚,杀鳝鱼更惊悚,梁实秋就说过:“血淋淋的一道宰杀手续,看得人心惊胆战。”  鳝鱼又滑又丑,还总跟神灵怪谈联系在一起,人们本来不该对它有非分之想。但一是它生错了时节,恰巧在人们最不想吃大肉的时
期刊
简要阐述个性化约束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意义、方法及不良影响,探讨约束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约束病人的护理,尽量减少约束带来的不良影响,规范约束使用,保证患者安全,为临床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43例,A组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
最近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通过分泌型和膜结合型IFN-γ和TNF-α来选择、识别肿瘤干细胞和未分化肿瘤细胞,从而阻止肿瘤生长并诱导肿瘤微环境的重塑.当NK细胞介导的
本研究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静脉瘀血以及人流等方面对慢性盆腔痛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着手指出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有关措施,对于治
目的:对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患者的预后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判定.方法:选取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期间我院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
成功地将机器人应用在临床医学,激发了学者们对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机器人的热情,将机器人引入这一领域,会突破旧的诊疗模式,促使新的一轮口腔诊疗变革,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机
目的:总结图像引导放射治技术(IGRT)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例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