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是利用杂草对除草剂的反应来鉴别化合物除草活性的基本方法,在除草剂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周期长、重复条件严格严重制约了除草剂的研究工作。
该实验把快速、简便的叶绿素荧光技术与常规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相结合,以溴苯腈、嗪草酮、草甘膦、2,4-D和氯氟吡氧乙酸5种除草剂作为供试药剂,研究了它们对苘麻(Abution theophrasti Medic)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的除草活性,以及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玉米(Zea Mays L.)和大豆(Glycine max)的安全性。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没有荧光参数完全适用于所有的除草剂品种。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1.该方法适用于光合作用抑制剂溴苯腈和嗪草酮,对非光和作用抑制剂草甘膦也适用。对溴苯腈和嗪草酮,RC/CSm是一个比较能普遍应用的参数。当溴苯腈处理苘麻2h的抑制率达到60.8%即可认为达到鲜重抑制率50%,当嗪草酮处理苘麻2d的抑制率达到50.1%即可认为达到鲜重抑制率50%,当嗪草酮处理稗草2d的抑制率达到72.5%即可认为鲜重抑制率50%。
草甘膦也可用Fv/Fm、TRo/CS、TRo/CS三个参数作为指标测定其对苘麻的除草活性,施药4d后当它们分别达到41.11%、39.32%、56.73%抑制率即可认为生物量除草活性50%;也可用ETo/CS和RC/CSm分别达到66.76%和50.19%抑制率代表生物量除草活性50%。
2.对2,4-D和氯氟吡氧乙酸这两类激素类除草剂,由于荧光参数对这类药剂不敏感,并没有找到可以描述这类除草剂除草效果的指标。但本实验并没有考虑到新生叶片对除草剂的反应,因此仍有必要对新生叶片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技术在除草剂生测领域存在应用的可行性。不但能够测定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而且对非光合作用抑制剂草甘膦也比较灵敏。该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的优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