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角逐制胜的核心竞争因素。继2013版健美操国际评分规则,首次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子组动作纳入C组难度后,新周期2017版规则提升了旋子转体类难度分值,这意味着旋子组难度是新周期规则的导向之一。目前国内外赛事中旋子转体360°难度的选编率较高,而无人完成1.0高分值的旋子转体720°难度,健美操领域未见有学者对旋子组难度进行研究,为给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攀登更高难度奠定基础,该组难度的关键技术特征解析是亟待探索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借助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系统,采集胡邦达完成难度旋子与旋子转体360°动作的运动学数据,分析旋子与旋子转体360°的技术特征,并加以对比,探究该组难度动作的关键技术特征,促进健美操运动的多元化发展。研究结论:1.旋子在起跳阶段屈膝幅度较小,躯干下俯至头部最低时已为左侧屈状态;单脚蹬伸阶段肩、髋关节在水平面的扭转幅度较大,加强了身体绕矢状轴转动能力,且以右髋水平面投影角趋向于直线、右髋角122.5°为适宜发力时机。2.旋子在腾空阶段双肩尽量保持与地面平行,并伴有一定制动,髋关节转动跨度较大,腾空至重心最高点时分腿角度达到最小值;落地阶段空中腿需向水平运动方向顺势侧向摆腿着地。3.旋子转体360°在起跳阶段同样以屈髋为主,单脚蹬伸时以右髋水平面投影角趋向于直线、右髋角140°为适宜发力时机,蹬离地前躯干与摆动腿接近在同一轴上,有利于后续腾空阶段绕自身垂直轴的转动。4.旋子转体360°腾起之初通过肩、髋关节的预转动增加角速度,配合四肢向自身垂直轴的靠近减小转动半径,降低动能损耗;腾空上升阶段肩髋扭转度较大,且以肩为主导转动;落地阶段着地腿负荷较大,上体应避免过早抬起。5.旋子在整体运动速度上小于旋子转体360°,主要体现在水平面的分速度,垂直方向的分速度差异较小,从而二者重心高度变化趋势相当。6.在起跳离地时刻旋子的初速度小于旋子转体360°,且旋子的起跳角更大,偏向于垂直起跳,这与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的扭转幅度、摆动腿的方向与速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落地时刻的速度、着地腿及肩髋扭转角的差异,促使旋子转体360°的缓冲程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