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移植物抗宿主病受体免疫耐受与重建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甚至是治愈某些疾病的唯一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目前制约allo-HSCT疗效的最主要瓶颈之一。Allo-HSCT后大约有30-80%的受者出现急性GVHD(acute GVHD,aGVHD),30~70%存活100天以上的受者可出现慢性GVHD(chronic GVHD,cGVHD)。其中,近半数患者因此并发症而死亡。GVHD不仅影响移植后患者的生存,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广泛接受的aGVHD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供受者HLA不合激活供者T细胞,针对受者组织器官发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目前,临床上用于防治GVHD的方法以免疫抑制剂为主,过强的免疫抑制可导致肿瘤复发率、感染以及第二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利用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调节机制调节免疫应答和诱导免疫耐受、控制GVHD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保留机体移植物抗肿瘤(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和抗感染免疫已成为目前移植免疫研究的重点与焦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修复组织和炎症调节等功能,目前MSC已被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治疗,其中治疗最为成功的是对GVHD的治疗。2004年,Le Blanc等首先报道1例MSC治疗难治性aGVHD获得成功的案例。随后,Le Blanc研究组在2008年又报道55例应用MSC治疗激素抵抗型aGVHD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30例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9例得到明显改善,提示MSC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防治aGVHD产品。近年来,临床应用MSC防治GVHD的报道越来越多,尽管疗效仍存在争论,但绝大部分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均表明MSC对GVHD治疗有效。当前,报道MSC调控GVHD的机理可能有:MSC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功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形成和增殖、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影响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功能及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HLA-G、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等。除此之外,近期我们研究发现MSC可通过调控B细胞改善cGVHD。MSC可增加cGVHD患者体内同种异体抗体及血浆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水平。但目前有关MSC调控GVHD的机理主要聚焦在MSC对外周免疫池的研究。胸腺作为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一级免疫组织,在构建完整的T细胞库和诱导对自身组织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allo-HSCT受体,移植前放化疗和移植后GVHD均可导致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TEC)损伤,进而影响胸腺的阴性和阳性选择,产生对自身组织不能产生免疫耐受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进一步加重GVHD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在allo-HSCT移植后,供者T细胞在受者体内的的重建主要经历胸腺依赖途径和胸腺非依赖途径。供者来源的经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初始T细胞通过胸腺依赖途径的阳性与阴性选择后重建永久的T细胞免疫,同时经胸腺修饰后选择性去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而获得对受者抗原的免疫耐受;而供者来源的成熟T细胞则经胸腺非依赖途径在外周扩增,重建移植后的早期免疫,而且经胸腺非依赖途径产生的T细胞仅使供者获得移植后短暂的早期免疫重建而不能重建完整的TCR库,该类未经胸腺修饰的T细胞不能形成对受者抗原的免疫耐受,是GVHD、尤其是aGVHD发生与发展的主要效应细胞。MSC作为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 cells,TSC)中的组份,除通过旁分泌:IL-4、IL-7、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等影响T细胞发育外,更重要的是对TEC的功能发育和再生起到十分重要作用。MSC一方面通过细胞之间的接触、旁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EC的功能发育和再生;另一方面,MSC在某些炎症因子的刺激下可以发挥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向TEC分化。我们前期小样本研究测定8例接受MSC治疗的难治性aGVHD患者胸腺输出功能-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TRECs)水平,研究发现:MSC治疗后GVHD受者的TRECs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未接受MSC治疗的GVHD受者。因此,我们提出MSC可能通过改善胸腺功能调控GVHD受体的免疫耐受和重建。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从中枢免疫组织—胸腺角度出发,研究MSC调控GVHD促进免疫耐受和重建的机理,为临床建立MSC防治GVHD技术平台提供理论依据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中通过构建aGVHD动物模型,建立GFP-MSC的培养扩增体系。将GFP-MSC输注到aGVHD受鼠体内,观察小鼠的生存和GVHD严重程度等;探讨MSC调控胸腺再生,促进移植后免疫重建的机理;并观察MSC对难治性aGVHD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上述研究,从中枢免疫组织-胸腺角度揭示MSC对GVHD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1、小鼠allo-HSCT后aGVHD动物模型的构建:BALB/c小鼠经全身放疗后,接受C57BL/6供鼠骨髓(bone marrow,BM)细胞(5×106)和脾细胞(4×106)移植。移植后隔日观察受鼠GVHD表现、严重程度和生存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aGVHD受鼠嵌合情况;移植后28d留取受鼠各靶器官标本进行苏木素一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研究aGVHD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2、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MSC的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采用改良的贴壁培养法,分离GFP标记C57BL/6小鼠BM来源的MSC。采用普通及荧光显微镜观察MSC的形态学特征;FACS测定MSC的GFP和表面抗原表达;鉴定MSC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分化潜能。3、MSC控制aGVHD应用策略的研究:采用已构建的小鼠aGVHD模型,探讨MSC剂量和应用时机对aGVHD受鼠生存的影响。为研究MSC剂量对aGVHD受鼠生存的影响,将aGVHD受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MSC 1×105细胞/只、5×105细胞/只、1×106细胞/只组和非MSC处理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为研究MSC应用时机对aGVHD受鼠生存的影响,aGVHD受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llo-HSCT后+3d、+7d、+21d接受MSC组和非MSC处理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4、MSC控制aGVHD的疗效研究:将aGVHD受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MSC组和非MSC处理组。MSC组采用上述研究中小鼠生存期最长的方案(5×105细胞/只于allo-HSCT后+7d输注)。移植后隔日观察两组小鼠的aGVHD表现、严重程度和生存情况;移植后28d留取两组aGVHD受鼠各靶器官的标本进行HE染色研究组织病理改变。5、MSC归巢到胸腺组织的研究:在allo-HSCT后+7d给予aGVHD受鼠GFP标记的MSC处理,同时设非MSC处理的阴性对照组。以细胞角蛋白5(cytokeratin5,K5)和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8,K8)分别作为髓质TEC(medullary TECs,mTECs)和皮质TEC(cortical TECs,cTECs)的标志。采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FACS等技术,研究MSC在aGVHD受鼠胸腺组织的归巢情况。6、MSC对胸腺功能影响的机理研究:将aGVHD受鼠随机分为MSC组和非MSC处理组。MSC组给予GFP标记的MSC处理。移植后28d,比较两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胸腺细胞计数,间接评价MSC对aGVHD受鼠胸腺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FQ-PCR)技术,测定两组小鼠胸腺、外周血、脾细胞中TRECs情况,直接评价MSC对aGVHD受鼠胸腺输出功能的影响。7、MSC对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采用FACS测定MSC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胸腺、外周血及脾脏中T细胞亚群(CD4+CD8+T,CD4+CD8T,CD4-CD8+T,CD4+CD25+Foxp3+T)的重建情况。设非MSC处理的阴性对照组。8、MSC治疗难治性aGVHD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47例难治性aGVHD患者根据自愿原则,28例接受MSC治疗,19例未接受MSC治疗。MSC组患者在原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接受MSC治疗。MSC以1 ×1 06/kg静脉输注,每周一次直到aGVHD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连用8次无效即停用。对照组只接受一线和/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难治性a G V H D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及随访期间感染、肿瘤复发、cGVHD和生存情况;采用FACS检测MSC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CD3+CD8+T、Foxp3+Tregs、CD19+B)比例;采用FQ-PCR技术监测MSC治疗前后患者sjTREC水平变化。9、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生存时间比较均采用log-rank法,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BM与GVHD组小鼠移植后嵌合情况、P3与P5代MSC成脂/成骨细胞形成率、MSC组与对照组移植后GVHD临床和病理评分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SC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sjTREC变化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移植后28d BM组、MSC组与对照组间胸腺指数、胸腺细胞计数、TRECs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各组方差齐时,用LSD法作进一步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时,用Welch法校正,并用DunnettT3法作多重比较。MSC组与对照组难治性aGVHD患者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llo-HSCT后C57BL/6→BALB/c aGVHD小鼠模型的构建:①嵌合情况:移植后+28天,BM和GVHD组小鼠的H-2Kb表达均达到97%以上,提示供鼠细胞在受鼠体内成功植入,且两组H-2Kb嵌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436);②生存情况:BM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大于45天,移植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而GVHD组受鼠的中位存活时间明显短于BM组仅为23天(P<0.001),在移植后3-4周出现死亡高峰;③aGVHD表现:GVHD组受鼠移植后+7d开始出现明显的弓背、腹泻症状,后随着受鼠体重上升,腹泻等表现稍减轻,+14d后逐渐出现脱毛,活动度减低,弓背,再次出现腹泻,甚至血便。而BM组受鼠+7d后活动度,体重,精神逐渐恢复,无aGVHD临床表现出现。GVHD组小鼠的临床和病理评分均高于BM组(P<0.001),且GVHD组靶器官的病理表现为结构紊乱,组织细胞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2、GFP标记C57BL/6小鼠BM来源MSC的分离、扩增和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MSC呈长梭形,均匀一致,集落排列呈漩涡状。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表达明亮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不随细胞传代而显著衰减。FACS检测MSC的GFP与表面标志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3和P5 MSC的G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14%,95.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5);MSC表达表面抗原CD44、CD90、CD106、CD140a、Sca-1,不表达CD11b、CD34、CD45。体外可诱导MSC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且P3与P5 MSC成脂/成骨细胞形成率无明显差异(P=0.856,P=0.255)。3、MSC治疗aGVHD受鼠的研究:①MSC治疗策略的研究:接受MSC(5×105细胞/只)治疗的GVHD小鼠生存期显著长于未接受MSC治疗组(P=0.014),且明显高于MSC(1×105细胞/只)组(P=0.031)。而接受MSC(10×105细胞/只)治疗的aGVHD小鼠在MSC输注后大部分会在2-5分钟内死亡,考虑小鼠死于重要脏器栓塞。因此,在一定范围内,MSC高剂量组治疗aGVHD疗效优于低剂量组;另外,移植后+3d输注MSC治疗的GVHD小鼠生存期与未接受MSC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770);移植后+7d接受MSC治疗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4);+21d接受MSC治疗组生存时间较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192);②MSC对GVHD的治疗效果:GVHD组受鼠在移植后+7d开始出现弓背、腹泻症状,后症状出现短暂减轻,+14d后aGVHD症状加重。而MSC组受鼠+7d接受MSC输注后,aGVHD症状得到改善,再次出现aGVHD的时间推迟到+20d左右,且+d20和d24临床评分明显低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48,P=0.039);移植后+28天MSC组小鼠的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5)。4、MSC在组织器官归巢的研究:采用FACS发现MSC输注后d2 GFP标记的MSC在各靶器官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最强。输注后d3与d5 MSC的表达量逐渐减少,d3肺组织中已检测不到GFP-MSC的表达,d5只有肠道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少量MSC;胸腺切片免疫组化显示MSC输注后d2可以定位于GVHD小鼠的胸腺组织,且主要定位在胸腺皮质近髓质的区域。5、MSC修复胸腺组织的研究:①间接评价胸腺功能:移植后GVHD组小鼠的胸腺明显小于BM组,MSC组和非MSC处理组胸腺大体标本无明显差异。同未接受MSC治疗的GVHD受鼠相比,MSC组受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增高(P<0.001),但仍低于BM组(P=0.006);且MSC组受鼠胸腺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12),前者是后者的1.52倍,但都低于BM组(P<0.001);②直接评价胸腺功能:首先建立RAG2与TRECs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线性系数都满足r>0.98。同正常小鼠相比,移植后+28d BM、非MSC处理组与MSC实验组受鼠胸腺、脾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C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BM组胸腺细胞中TRECs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01),但同接受MSC治疗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8)。MSC组TRECs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07);在脾单个核细胞中,BM组受鼠的TRECs水平显著高于MSC治疗与非治疗组受鼠(P=0.004;P<0.001)。然而,MSC组与非MSC处理组相比,TREC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82);在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BM组TRECs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29),但同MSC实验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40)。MSC组TRECs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组(P=0.017)。6、MSC对中枢免疫重建的影响:同正常BALB/c小鼠相比移植后BM、非MSC处理组与MSC组胸腺所有T细胞亚群(CD4+CD8+T、CD4-CD8+T、CD4+CD8T、CD4+CD25+Foxp3+T)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尤其是在移植后d7,接受移植的各组T细胞比例最低,后随着移植后细胞的重建,各T细胞亚群比例逐渐增加。双阳性T细胞比例在GVHD小鼠显著减少,从移植后+14d开始逐渐提高,且+21d、+28d MSC组双阳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MSC处理组(P<0.001);MSC组CD4和CD8单阳性T细胞从移植后+21d开始高于非MSC处理组,且+28dMSC组单阳性T细胞比例同非MSC处理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GVHD组CD8单阳性T细胞的重建晚于CD4单阳性T细胞,CD4单阳性T细胞移植后+21d开始重建,而CD8单阳性T细胞移植后+28d才开始重建。移植后+21d、+28d MSC组Foxp3+Tregs比例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01)。7、MSC对外周免疫重建的影响:外周T细胞亚群的重建时间晚于中枢免疫池。在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8+双阳性T细胞在移植后+14d降到最低后随重建逐渐增加。在外周血,移植后+21d、+28d MSC组双阳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MSC处理组(P<0.001)。而在脾细胞中MSC组双阳性T细胞比例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外周血CD4单阳性T细胞在移植后+14d降到最低,CD8单阳性T细胞在+28d降到最低。且外周血MSC组CD4、CD8单阳性T细胞比例与非MSC处理组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脾细胞中,CD4、CD8单阳性T细胞均在移植后+14d降到最低。MSC组CD4与CD8单阳性T细胞比例在移植后+21d、+28d显著高于非MSC处理组(P<0.001);移植后+21d、+28d MSC治疗组外周血中Foxp3+Tregs 比例显著高于非MSC处理组(P<0.001)。而脾细胞中MSC组Foxp3+Tregs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8、MSC治疗aGVHD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28例难治性aGVHD患者共接受125例次MSC输注,中位接受MSC输注4(2-8)次/例。17例获得CR,4例获得PR,OR率为75%。对照组中5例获得CR,3例获得PR,OR率为42.1%。MSC组OR率均显著高于未接受MSC治疗的对照组(P=0.023)。在aGVHD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CMV和EBV感染、原发病复发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MSC组aGVHD患者的c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5,P=0.005)。MSC组CD3+CD4+/CD3+CD8+T细胞、Foxp3+Tregs比例和sjTREC水平在MSC治疗后显著升高。同对照组相比,MSC组Foxp3+Tregs比例和sjTREC水平在治疗后8,12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成功构建稳定的allo-HSCT后aGVHD小鼠模型。采用全身照射(TB17.0Gy)预处理方案,移植0天给予5×106个BM细胞及4×106个脾细胞输注,受鼠在移植后可成功植入,并表现出典型的aGVHD临床和病理表现。2、成功分离GFP标记C57BL/6小鼠BM来源MSC,可在体外连续扩增,即保持其稳定的GFP标记又保持其表面的生物学标志,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3、将MSC输注到aGVHD受鼠体内观察到:MSC输注后明显改善GVHD受鼠的生存及aGVHD临床病理评分。进一步对MSC输注剂量和时机的探讨发现:在一定剂量范围内,GVHD治疗效果与MSC的剂量成正相关;在GVHD内环境损伤严重的早期应用MSC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4、MSC输注后归巢到胸腺并改善胸腺的再生和输出功能,促进移植后中枢和外周免疫池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诱导Tregs增殖,通过本文的研究初步揭示:MSC调控GVHD的机理是MSC通过影响胸腺促进GVHD受体免疫耐受和免疫重建。5.MSC对allo-HSCT后难治性aGVHD患者治疗有效,且不增加患者的感染和肿瘤复发率。同时,aGVHD患者接受MSC治疗后其c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从临床上揭示了 MSC可通过改善aGVHD患者胸腺功能诱导长期免疫耐受与重建,从而发挥其调控GVHD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3月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
氮(N)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N素缺乏会显著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作物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往往施加大量N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绝大多数N肥不能被作物吸收利
Recent research challenges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lude the usage of diversity and efficient coding to improve data transmission quality and spectral e
研究目的: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即是要通过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所以,
考虑 hyperspectral 遥感(RS ) 的要求图象检索并且处理,一些编码方法光谱向量包括直接编码,基于特征的编码和基于树的编码方法被建议并且比较。在直接编码,基于二进制编码并且
材料型选择题是中考历史试卷的主要题型之一,它知识覆盖面广,解答技巧性强,常使考生丢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这类试题的解答方法非常必要。现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的部分内容为例,与大家分享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妙方,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方法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题干为材料(文字、表格、图片等),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它要求学生
有二个稳定的位置的电磁的 microactuator 被介绍。致动器与二免费结束,有二固定结束的一根扭力的横梁,平面卷和永久磁铁由一根伸臂横梁组成。伸臂横梁由于永久磁铁的使用有二
针对在组合夹具教学中存在教育场地、资金和原材料消耗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使用虚拟装配技术完成组合夹具的拆装实验教学,以弥补现实实验条件的不足。首先,研究了组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隐喻通常被视为语言层面的事,而事实上隐喻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体现。隐喻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认
Three types of blue-violet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an exciton-confined structure have been prepared, in which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used as emit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