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区岩质边坡卸荷变形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南部,尤其是水能资源较为集中的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将是未来工程建设的热点地区。由于强烈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这些地区形成了高山耸立、沟谷深切的地貌景观,高山峡谷区的高陡岩质斜坡变形与稳定将是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高陡边坡的变形与稳定会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施工周期和工程造价。   论文以边坡演化过程为主线,将边坡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浅表卸荷阶段、变形体形成阶段、变形体破坏阶段。边坡卸荷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卸荷裂隙是这一复杂地质过程的产物。对于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仅从力学方面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论文根据卸荷裂隙与边坡中原有裂隙之间的关系,将卸荷裂隙分为原生性卸荷裂隙和继生性卸荷裂隙。原生性卸荷裂隙发育生长受边坡应力状态控制,多在新鲜、块状结构的岩体中发育,如小湾坝基开挖后的顺坡向中缓倾角卸荷裂隙,其产状的空间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是由边坡最大主应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在原有裂隙基础上经改造而形成的裂隙称之为继生性卸荷裂隙,其生成主要受边坡应力场与原有裂隙之间夹角控制,多发育在层状结构、碎裂结构的岩体中。这两类卸荷裂隙由于其生成的背景不同,因此在产状形状及力学性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对工程的影响也不相同。   对边坡卸荷带划分进行了研究,指出通过简单的应力、应变分析宋进行卸荷带分带是不合理的。应变能密度的变化与岩体变形和破裂行为密切相关,是判断岩体破裂位置、启裂条件、破裂扩展方向和破裂规模等问题的重要判据之一。论文通过理论推导认为,通过分析边坡开挖前后岩体中应变能密度的变化来进行卸荷带划分是可行的。   论文最后研究了深卸荷的一般特征,认为深裂缝是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内外动力地质共同作用的产物,具有“三高”、“一继生”这一共性,并分析深卸荷的工程效应。在工程处理方面,指出深裂缝加固应该按山体加固的方法,提出预应力锚固洞可较好处理深卸荷问题。
其他文献
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虚拟性,其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尤其实效性的缺乏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刻思考.面对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教育本质是否偏离、教育成效可否达到预期
旨在提高引线键合设备的速度、封装质量和超声能量的转化效率,本文针对引线键合用高频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法和实验测试作了详尽研究,同时探讨了键合头运动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全文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根据振动和波动理论建立聚能器和换能器的数学解析模型,推导出其频率方程,通过机电等效原理,建立了压电换能器系统的机电等效电路,为换能器拓扑模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上述解析方法,求解出换能器的初始几何拓扑模型
本文分析了区域构造发育史和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的规模结合岩芯及测井资料,将渤中凹陷古近系划分为一个一级层序、三个二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和十个三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
起重机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起重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调速方面的变化十分显著。传统起重机是通过鼓形凸轮控制器调节串接在绕线式电机转子中的电阻,改变电机固有特性曲线,进而达到调速目的,以满足起升速度和保证安装定位的要求。它存在着速度变化大、速度不稳定等因素,使得起重机运行效率低、功耗大、性能不稳定,另外电机滑环、碳刷磨损大,维修费用高;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具
随着我国铁路提速现代化进程和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与之配套的路网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铁路养护车辆均为内燃机车,而液力变速箱是内燃机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新一代的内燃机车对液力传动的要求由于速度的提高而越来越高,而现有内燃机配置的液力变速箱绝大部分依靠进口。随着对内燃机车需求的增加,对液力变速箱的需求也成倍增长,且国外一再提高价格,这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大地构造分区属冈底斯—拉萨—下察隅岩浆弧带中段。区域内地层以中生界和新生界为主,岩浆岩活动强烈,构造主
为提高新产品的研制速度,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本学位论文结合项目实践,对立式混合机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综述并研究常见的模块化概念和
树轮硝化纤维素氢同位素分析技术早已为国外学者所掌握,而分析技术上存在的难题使该项工作在国内进展缓慢,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者应用树轮氢同位素技术对过去全球变化的
棉花滩水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及上杭县境内,属于大型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库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库区地下水主
本文以萍乐坳陷乐平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野外典型露头剖面进行测量、描述、取样,并通过薄片鉴定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热解、氯仿沥青“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