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黄竹欣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的理论根据,由此来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治疗提供新的配伍思路及临床佐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月20日至2019年1月19日在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部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患82例。通过抽签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两组各41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莫沙必利,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再配以经验方黄竹欣胃汤化裁。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观测录入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在医治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积分以及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胃镜下疗效、综合疗效结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因依从性不佳(不连续服中药)或失访,剔除、脱落8名中药组患者,实际研究分析74名病患(西药组41名,中药组33名)。通过结果分析:(1)胆汁反流患者中男性占的比例低于女性;(2)老年人病患最多,达51.35%,其次是壮年病患,占39.19%,最不易患病为青年,约9.46%;(3)1年至2年内患病有40.54%,2年至5年内患病29.73%,5年至10年内患病16.22%,10年以上13.51%;(4)治疗前患者胆汁反流程度Ⅰ级占29.73%,Ⅱ级39.19%,Ⅲ级31.08%;(5)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于主运中初之运、三之运、四之运发病较多,从主气来看,初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发病人数相对较多;(6)肝(胆)胃不和32例(43.24%),脾胃湿热18例(24.32%),脾胃虚弱(寒)14例(18.92%),胃阴不足5例(6.76%),气郁痰阻2例(2.70%),瘀血阻络3例(4.05%);(7)与合并疾病关系从大到小分别是反流性食管炎、肝疾病、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心脏疾病、巴雷特食管、胆疾病、萎缩性胃炎、胆囊切除术、胃手术、糖尿病;(8)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西药组4.10±1.96分,中药组2.73±1.55分,两组较医治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有效率西药组95.12%,中药组100.00%,中药组高于西药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镜下积分比较,西药组3.24±1.51分,中药组2.06±1.22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中药组较西药组更佳(P<0.05)。胃镜下积分疗效对比,有效率西药组87.80%,中药组96.97%,中药组比西药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有效率西药组92.68%,中药组96.97%,西药组和中药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黄竹欣胃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分析,联合方案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胃镜下疗效、综合疗效方面更佳,总结出甘爱萍教授治疗此病用药经验丰富、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对于临床指导用药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