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作为新兴水果,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之王”,以高于其他水果数倍甚至几十倍的维生素C含量而被人们所青睐。‘红阳’猕猴桃为中国特有野生猕猴桃资源,其果肉红色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实验以‘红阳’猕猴桃为材料,通过对‘红阳’猕猴桃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建立了高效的离体再生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EMS对‘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研究,获得了耐盐性突变体,并对突变体SOD、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初步确定了EMS对‘红阳’猕猴桃诱变产生了耐盐性,为以后‘红阳’猕猴桃高抗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红阳’猕猴桃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苗及生根的猕猴桃离体繁育体系。通过不同浓度的6-BA和ZT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率研究,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茎段极易产生愈伤组织,不同浓度的6-BA与ZT配合0.1mg/L的NAA,暗培养30d后均能产生愈伤组织。MS中添加ZT比6-BA诱导效应好,其中MS+0.8mg/L ZT+NAA0.1mg/L诱导时间最短,愈伤组织极易分化出苗,且最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增殖系数最高可达到5.03。‘红阳’猕猴桃生根也较为容易,采用0.5mg/L IBA,接种后10d便能看到白色的细根出现。2.采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进行EMS诱变处理,确定EMS处理的半致死剂量。比较了不同EMS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存活率、分化率及不定梢叶形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愈伤组织存活率、分化率均有一定的下降,浸泡处理在EMS浓度为0.5%,3h处理下达到了半致死剂量,而培养基中添加处理在较高浓度、较长时间处理下对植物组织伤害更大。对不定梢叶片的性状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定梢叶片长度稍有增加,宽度下降较为明显。3.采用已确定的EMS半致死剂量和90%NaCl致死剂量定向筛选猕猴桃耐盐性植株,比较了0.5%EMS,3h处理、0.9g/L NaCl处理以及0.5%EMS,3h+0.9g/L NaCl混合处理,结果显示,0.5%EMS,3h+0.9g/L NaCl混合处理相比0.5%EMS处理存活率下降,明显受到了NaCl的胁迫;相比0.9g/L NaCl处理存活率有一定的提高。通过SOD、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检测,发现SOD和POD活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脯氨酸含量也增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