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内容繁多复杂,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是一门立足现实、探究过去、展望未来的系统性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教育部修订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学会用辨证的角度看待社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现实各种因素的限制,落实相关标准具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作用和价值。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中的一种,兼具教书和育人的重要功能,是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依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其有效利用可以突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增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乡土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也不尽理想。本文选择以襄阳地区为例,通过将襄阳文化资源信息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和整合,打造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课堂,并提出合理建议,推进初中历史教育改革。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阐述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并分析相关应用的可行之处。第二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襄阳文化资源的可行性与现状”,通过搜集襄阳文化资源、整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襄阳史料、调查乡土文化资源在襄阳初中运用现状等,确定襄阳地区拥有开展乡土教学活动的条件。第三部分为“襄阳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重要作用及策略建议”,主要论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襄阳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根据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场合分别提出可实施的乡土教学方案,并建议学校制定科学有效的实地考察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