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实施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包含影响AMI患者参加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及影响医护人员对AMI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厘清AM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参与度低的原因,为后期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已开展心脏康复的三级甲等医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及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内心内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参与心脏康复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同时利用修订后的“影响医护人员对AMI患者开展心脏康复因素调查表”对所选医院内心内科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各假设影响因素与医护人员开展心脏康复态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one-way ANOVA 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及 Bonferroni等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两定量变量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次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共210人发放问卷,回收203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最终有效问卷195份,患者有效问卷回收率92.8%。195名患者中参加心脏康复人员仅17名,心脏康复参与率为8.7%。本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共160人发放问卷,回收158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最终有效问卷1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2.患者康复知识平均得分为21.31±5.35分(满分为40分)。患者对心脏康复相关知识及认知的总体得分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觉经济负担、居住地离住院医院、是否放置过支架、是否接受过医护人员康复教育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心脏康复阻力因素得分在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收入、经济负担、居住地离住院医院距离、年龄、是否放置过支架等变量不同类别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康复阻力因素得分有影响的为年龄、心脏康复知识水平和自觉经济负担,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13,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康复阻力认知越高;知识得分越低,康复阻力认知越高;自觉经济负担越严重,康复阻力认知越高。4.患者对心脏康复需求情况显示,74.4%的患者有内在需求参加医院主导的心脏康复项目,87.2%的患者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参加专业的心脏康复相关知识讲座。在选择康复机构上患者意愿以离家近及给其做支架的医院为主,分别占比83%和78%,而选择社区机构仅占15.4%。在每周康复频率意愿上,选择每周1次者占比最高。患者希望康复主导人员以心内科医生为主,44.1%的患者选择了心内科医生,而选择心脏康复专科护士为主导者的患者仅占5.6%。患者对院内早期心脏康复表示“需要”者占50.3%,对门诊心脏康复“需要”者占52.8%。而在一疗程能够承受的费用上,以低于2000元为主,占比46.2%。5.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68±5.06分(总分70分),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知识点得分差异不大。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和职称的医护人员对开展心脏康复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和文化程度对康复态度的得分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0.033,p<0.001)。职称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康复态度得分越低,开展康复阻力越大。研究结论:1.AMI患者对心脏康复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而对心脏康复需求较高。2.不同特征AMI患者对心脏康复认知态度存在差异,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经济负担越大的患者对心脏康复态度越不积极。3.高龄、对康复知识了解不够、离康复中心路程远、家人支持不够及经济条件差是患者参加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4.患者期望参加的心脏康复模式为:近距离医院内心内科医生主导的面对面、全方位指导且价格低廉的心脏康复模式。提示开展心脏康复项目时可以考虑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家庭的模式。5.心内科医护人员对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较高,但不同特征医护人员对开展心脏康复态度上存在差异。学历越低、职称越低,康复态度越不积极。6.影响医护人员对AMI患者开展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主要为医疗体系对开展心脏康复的支持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对心脏康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