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粹德国的青年教育政策是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青年教育的目标,还是青年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纳粹主义。本文通过探究纳粹德国青年教育政策的背景,考察其青年传统学校教育、精英教育、校外教育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从而对其政策结果加以衡量和思考。第一章主要分析纳粹德国青年教育政策的背景。尽管魏玛政府不断尝试实施一些进步的教育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教育中存在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特性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并未完全消失。魏玛时期青年对凡尔赛和约的敌视、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对共和国的日渐绝望促使其倒向了纳粹党。希特勒关于青年教育的基本观点为纳粹青年教育政策提供了背景与指导方针。第二章主要分析民族社会主义教师同盟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即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并确保他们对纳粹政权的忠诚;并分析纳粹政权对德国中高等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改革,即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实行领袖原则,驱逐非德意志血统及身心有残疾的学生,减小教会影响,减少大学入学人数,不注重智育等。这些政策对德国原有的良好中高等教育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教学水平直线下降。第三章分析纳粹德国的精英教育。纳粹政权建立了三种主要类型的精英教育机构来培养德国社会未来的领导层:民族政治教育学院、阿道夫希特勒学校、骑士团城堡。它们强调领袖原则和竞争,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适者才能生存下去;重视身体的强健;敌视“帝国的敌人”,尤其是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强调种族的纯洁、战争的荣耀和军国主义思想以及生存空间的必要性。第四章分析纳粹德国的校外教育,即以希特勒青年团为主的青年组织。希特勒青年团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它如何对青年实行管理与教育?在战争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青年教育是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的一大课题,尤其是迈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更是需要所有国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纳粹德国的青年教育作为一种极权主义国家青年教育的典型,值得人类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