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时期,作为附属国的朝鲜每年都会因各种缘由派使臣赴京,这些使臣不仅仅是外交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他们在旅途中或者在京城逗留期间留下了较多的日记或者诗歌作品,学术界一般将这些文献资料称之为“燕行录”。燕行文献的发掘和利用,改变了我们中国学术界仅仅依靠中国文献进行研究的局限性,也增加了我们了解中国的视角。通过有文化差异的眼睛来观察中国,脱离于传统和模式化,这使得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会更全面一些。本论文主要研究韩国林基中主编的《燕行录全集》中的咏物诗歌,咏物诗是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较早,较为成熟的诗歌类型。我国诗坛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自屈原至明代,咏物诗的创作层出不穷。第一章论述中朝历史上的交往,讨论明代以前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以此为基础,探讨明代时期的中朝交往情况,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了解朝鲜朝使臣的朝天之行。第二章论述朝鲜汉诗的发展过程,概括介绍朝鲜朝之前汉诗的起源以及发展情况,朝鲜汉诗的发展是受中国诗坛影响的,不同时期,诗歌流派的主张是不同的,重点介绍朝鲜朝时期汉文诗歌的主要创作主张及其特色。第三章介绍《燕行录》中咏物诗,诗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物类、日常物品、自然风物,日常物品是咏物诗歌吟咏最多的题材。使臣的咏物诗,不仅仅是题材偏重日常物品,而且往往将他们眼中的新奇事物写入诗中,对自己所吟咏之物观察特别仔细。使臣们通过写作咏物诗来体现对中国富有和文明的仰慕之情以及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第四章分析使臣咏物诗的艺术特色,诗歌用语文雅宛转,只有较少数的诗歌用语直白平实。诗人在诗中大量地使用了中国典故以及化用中国诗人的诗句,充分体现出对中国诗歌的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