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地域刻板印象特点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刻板印象(regional stereotypes)指一种涉及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体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流动儿童(migrant children)随着其父母或主要监护人,由农村进入到城市中,成为了城市中的新生代移民。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政府及社会组织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着力解决他们的教育、医疗及住房等问题,但收效并不太让人满意,这提示我们流动儿童对于城市生活及城市人传递的信息如何加工表征对他们的城市适应过程相当重要,地域刻板印象恰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通过对流动儿童的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在当前社会形态下存在于流动儿童头脑里的“农村人”“城市人”的形象及特点,找出影响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出现偏差的内在认知因素,为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支持系统提供依据。   本研究遵循“文献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并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结果——确认假设”的研究思路,对四至六年级的流动儿童的外显地域刻板印象的结构及特点、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性及稳定性,以及内—外群体偏爱的特点进行了考查。借鉴人格词汇学的方法,收集、整理了流动儿童对“农村人”“城市人”的刻板印象词,并自编了“农村人”印象调查问卷及“城市人”印象调查问卷,调查并了解了流动儿童地域刻板印象的内容及变化特点:采用对单一目标的IAT。测验分别考查了流动儿童对“农村人”“城市人”的内隐地域刻板印象;采用IAT测验考查了流动儿童的内—外群体偏爱的特点。   通过对流动儿童的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有以下发现:   (1)流动儿童的外显地域刻板印象包括了对“农村人”“城市人”的刻板印象,都包含了外显积极、外显消极、社会形象三个维度。   (2)流动儿童对“农村人”的外显地域刻板印象主要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3)流动儿童对“城市人”的外显地域刻板印象主要受年龄与进城时间影响。   (4)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对“农村人”的总体地域刻板印象上无显著差异;在外显积极维度上,流动儿童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在外显消极维度上,流动儿童显著地低于城市儿童;在社会形象维度上,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无显著差异。   (5)对“城市人”的总体地域刻板印象上流动儿童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在外显积极维度上,流动儿童显著地低于城市儿童;在外显消极维度上,流动儿童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在社会形象维度上,流动儿童显著地低于城市儿童。   (6)流动儿童对“农村人”“城市人”都存在较显著的内隐地域刻板印象,且不受流动儿童的年龄及进城时间影响,比较稳定。   (7)流动儿童对自己所属的群体(农村人)具有较强的内群体偏爱,且不受流动儿童的年龄及进城时间的影响,比较稳定。
其他文献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中,老师应该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数学的学习,知道数学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知识,同时也是对自然进行改造的重要工具.让同学们知道,将数学学好能够帮助自
根据属性掌握表征的不同,可以将认知诊断模型分为潜在特质模型和潜在分类模型两类,二者分别以1、0二分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来表征属性掌握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一
本文首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局部磨损的规律进行简要的概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容易出现磨损的位置是布风装置、水冷壁管、尾部受热面等,文章通过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易损面发生
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的教与学逐渐过渡到侧重个性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台
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纺织品加香的长效、缓释型微囊香精的制备机理及方法,对其加香方法进行了探索,并用有机硅与专用微囊香精相结合,制成了芳香布匹,认为纯粹的物理方法难以使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都是检验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进行不断的思考与研究,积极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课堂
在棉纺厂,细纱机用电一般占全厂吨纱基本生产用电的60%~70%.因此,降低细纱机用电是减少吨纱基本生产用电、降低成本的关键.一年多来,我厂在生产过程中,针对细纱机采取了多项控
油库(加油站)设备简单,管理模式统一,从业人员少,在开展标准化过程中反而不易着手。因其储存介质的多为汽油、柴油等具备易燃性、易爆性的危险化学物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都比较
自50多年前Goffman首次提出了印象管理的概念以来,研究者们就对印象管理的策略之一——恭维行为进行了多领域、多方面的广泛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将视角聚集在儿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