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本研究通过测量学生在数学阅读时的语言表征能力来暴露他们在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分析语言表征转换能力对学生数学成绩、思维和解题的影响以及研究性别是否对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产生影响。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界定表征和变换能力的概念。其次,将现代数学模型方法、数学语言转换在数学解题中的心理机制和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调查问卷、测试卷和访谈提纲。测试对象为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测试目的如下:第一是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的状况,学生学习困难的数学语言类型以及学生对数学语言表征和转换态度的状况。第二是利用SOLO分类原理评估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的表征能力。第三是探究性别对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学生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第四是说明学生在数学阅读时语言表征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从思维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寻找原因。第五是说明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对思维发展的影响。第六是提出促进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语言表征转换的教学策略。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结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学生的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性别并无关系;学生在数学语言表征转换时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真正弄懂概念本身的外延及专业术语的内涵,难以将文字信息形式的数学内容本质抽象、提取出来;问题是否得到恰当的表征即学生的问题表征质量将影响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能够成为问题最终成功解决的关键因素;数学语言表征转换有利于学生的直接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提高解题能力,提出如下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多元表征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加强文字语言简化练习,培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注重多种数学表征类型的应用;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图形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