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了住房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取代过去的福利分房政策。市场化改革激活了住房市场内在的活力,推动了住房市场发展,住房市场的繁荣发展,满足了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商品房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高房价导致很大一部分居民出现住房困难,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保障。为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需求,我国建立了住房保障制度。起初,住房保障制度主要由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组成,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问题。然而,由于住房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同时又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的“夹心层”人群得不到住房保障,这部分人出现了住房难问题。为了将这部分中低收入者纳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政府提出发展公共租赁房来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将公共租赁房作为一种保障性住房来加以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是关键。目前公共租赁房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筹集,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随着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的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将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政府财力难以满足公共租赁房建设的资金需求,为保障公共租赁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未来必须加大融资力度。如何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成为公共租赁房建设面临的紧要问题。本文正是以公共租赁房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公共租赁房建设中的融资问题为研究核心,探求将PPP模式引入公共租赁房建设中,以吸收私营资本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从而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公共租赁房,期望能更好的推动公共租赁房发展。本文首先从我国公共租赁房投资的基本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公共租赁房建设中资金来源渠道和当前的融资运作模式,分析出当前公共租赁房建设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其次对PPP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接着对PPP模式在公共租赁房项目中的具体运作进行了重点分析,主要包括运作目标、基本运作模式、运作程序和项目风险及风险分担等,针对一些小型公共租赁房开发项目,设计出公共租赁房PPP项目的新型运作模式,通过对项目风险分担问题分析,初步得出了政府和私营部门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及需要共同分担的风险。最后,为保障公共租赁房PPP项目有效运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总体上分析本文所探讨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思路和本文分析框架,并对论文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对公共租赁房的概念、性质进行了讨论,同时对PPP模式的涵义、特征、应用领域及主要运作思路等进行了介绍。PPP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中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公共物品理论、民营化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第三部分: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投融资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公共租赁房投资的基本情况和融资现状,探讨了公共租赁房融资中资金来源渠道和融资运作模式,最后对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仅依靠政府财力进行公共租赁房建设将难以持续,需要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第四部分:公共租赁房建设中引入PPP模式的适应性分析。本部分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对公共租赁房建设中引入PPP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公共租赁房建设中PPP模式的运作分析。本部分主要研究了公共租赁房PPP项目的运作目标、基本运作模式和运作程序,构建了公共租赁房PPP项目的基本运作模式,同时尝试设计出新型公共租赁房PPP模式,最后对公共租赁房PPP项目中的风险及风险分担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六部分:我国公租房PPP模式运行保障的建议。公共租赁房PPP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项保障措施,为使公共租赁房PPP项目有效运行,本部分从政策、管理和操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