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三种蒿属沙生半灌木的种群特征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 wudanica)和白沙蒿(A. sphaerocephala)是干旱沙区重要的固沙植物,也是沙地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地点,主要研究了三种植物的构型特征与固沙效益、繁殖分配、种群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如下:1.三种植物枝条的长度随枝级的变小逐渐变短,乌丹蒿减小幅度最为明显,一级枝条的长度显著短于另两个种,且总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为最小,而白沙蒿各级枝条分枝角度较大,枝条的生长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空间。2.以粗糙元密集度(Lc)来分析三种植物的固沙效应,研究区的白沙蒿Lc值明显为高,差不嘎蒿与乌丹蒿接近。表现出飞播到科尔沁沙地的白沙蒿有着很好的种群固沙效益。3.乌丹蒿和白沙蒿2龄开始繁殖,差不嘎蒿3龄开始繁殖。三者个体平均繁殖分配比例分别为13.74%、48.76%和24.13%,白沙蒿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植物。三种植物繁殖分配与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差不嘎蒿从3龄起,随年龄的增加,繁殖分配比例一直上升;乌丹蒿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4龄达到最大,5龄又下降;白沙蒿的繁殖分配比例从2龄后就明显上升,4龄后达到稳定。4.处于迎风坡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到了背风坡,为固定沙地,差不嘎蒿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在迎风坡的流动沙地,乌丹蒿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为金字塔形,呈增长型种群的特点,只是2龄的个体数明显少;背风坡的半固定沙地则呈现出从增长型进入到稳定型种群的特点。白沙蒿在迎风坡的半固定沙地,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种群的特点;到了背风坡,沙地已固定,年龄结构为衰退型,1、2龄的个体特别少。3种植物均表现出随着沙地的固定,年龄结构向稳定型或衰退型发展。5.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到了固定沙地差不嘎蒿种群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集群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在流动与半固定沙地,乌丹蒿种群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半固定沙地的白沙蒿种群分布格局属于集群分布,随着沙地固定程度的增大,处于固定沙地白沙蒿种群趋于均匀分布。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河流滨水带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维持河流生态的平衡,保证河流滨水地带的生态多样性及沿岸景观的多样化,我们需要对河流滨水地带的生态恢复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套完整的河流滨水地带生态恢复方案。本文以河流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为主要出发点,对多处案例进行实地分析,对河流滨水带生态及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总结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得出合适的解决方案。首先基
图的连通度是图的重要的参数之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往往被抽象为一个图,所以图的一个重要参数连通度就被广泛研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进步连通度的研究也更
KcsA钾离子通道由于其结构简单又具有钾离子通道的共性,因此经常作为模型结构被用来研究钾离子通道的性质和功能。本文中我们用KcsA通道作为模型来研究该通道对钾离子的导通
生活史是记录一个生物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也称生活周期,主要包括生物个体出生、生长、分化、繁殖、衰老、死亡等,其中生长发育与繁殖特性是生物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种群的迁徙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研究种群的扩散对人类认识自然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生物数学学者对确定的种群扩散模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具有白噪声
1975年,美籍数学家Mandelbrot正式提出“分形”的概念,从此,分形成为诸多领域科学家热衷于研究的一门学科。广大科学研究人员运用分形成功的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用传统学科无
本文中,我们考虑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Cauchy问题,即由一部分边界上的Cauchy数据决定另一部分边界上的Cauchy数据。我们首先把此反问题转化成—个变分问题,构造出一个正则化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参数众多、结构复杂,因而对于它的研发工作就变得异常艰巨。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ECU开发所需的台架试验次数,因而能加快ECU的研发进度。本文
加深对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学习动机的了解,能够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分析了不同留学生对汉语学习动机后,教师便可选择既合适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方法以及教材等,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当下的汉语教学活动。由给天津大学多个教学系不同教学班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分析并总结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此外,根据所分析出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多方面的培养及激发汉语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从而,本课题为了解留学生学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