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资源配置严重向城市倾斜,由此导致我国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资源配置城乡差异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我国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对资源配置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资源配置差异的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构建多因素计量模型,就影响资源配置城乡差异的因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包括运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面板数据的回归等计量分析与检验;最后,从改善资源配置城乡差异的视角,探讨了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无论从整体、区域及省际单位层面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均存在显著差距,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比及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渐扩大;通过对不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越慢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②建国以来,我国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本及财政资源等的配置严重向城市倾斜。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倾向使金融农业贷款存量及增量均远远小于城市,农业贷款绝对值及其在各项金融贷款中所占的比重均远远小于城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低于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远远低于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我国城乡人力资本配置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显著高于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力资本城乡差异较小,经济越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城乡差异越明显。财政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城市倾向,财政用于城市的支出总额远远高于农村,财政城市支出总额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农村,财政城市支出总额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村。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对城市和农村的支出、城市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及城乡人力资本状况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均财政支出呈反向关系,与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和城镇居民人均财政支出呈正向关系,与各省际单位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正向关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城乡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④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包括: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双重调节功能;加大对城乡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资源配置的城乡均衡;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