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lipase,EL)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血浆中的水平,以及经辛伐他汀治疗后EL的变化情况,并对EL与丙种反应性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斑块面积、管腔内径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E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辛伐他汀对EL水平影响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通过对血浆EL水平抑制可能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提供新的策略。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带来福音。
研究方法:
1.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构建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脉粥样硬化组和辛伐他汀组(合称造模组)均给予高脂喂饲,并给予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血管免疫刺激+大剂量维生素D3灌胃+高脂饲料喂饲造模。
2.分别于喂养第1d、6w、12w结束时检测三组大鼠血浆血脂、CRP和EL水平,第6w、12w结束时进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否造模成功,不成功大鼠剔除。
3.成模大鼠继续高脂喂养,成模的辛伐他汀组大鼠用辛伐他汀(2.5mg/kg.d)溶入1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则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8w。
4.在喂养第16w和20w结束时对三组大鼠进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软件分析得出管腔最狭窄处内径和斑块面积大小,并检测三组大鼠喂养第16w和20w结束时血浆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CRP和EL水平,第20w结束后麻醉下活体取大鼠颈总动脉并对颈总动脉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
5.对造模成功大鼠的血浆EL浓度与HDL-C、CRP、斑块面积和管腔内径进行相关性分析。
6.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用SNK方法比较;方差不齐用Dunnett’s方法比较。两个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造模高脂喂养第6w和12w后,造模组大鼠血浆TG、TC、LDL-C、CRP、EL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组第1d(P<0.01)的水平,而HDL-C水平低于造模组第1d的水平(P<0.05)。高脂喂养第6w时的血脂水平、CRP、EL水平与高脂喂养第12w时无明显差异。第6w结束时颈总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而第12w结束时的颈总动脉超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及辛伐他汀组颈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表面不光滑,连续性中断,呈现不均匀的低回声区。提示大鼠在12w造模成功。
2.三组大鼠喂养20w结束时血脂、CRP、EL比较喂养20w结束时检测三组大鼠血浆血脂、CRP、EL水平,结果显示:(1)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血TC、TG、LDL-C、CRP、EL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水平降低(P<0.05)。(2)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TC、TG、LDL-C、CRP、EL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HDL-C水平升高(P<0.05)。(3)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TC、HDL-C、LDL-C、CRP、E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3.辛伐他汀组第12w、16w、20w结束时血脂和CRP、EL比较发现,(1)16w与12w比较,TC、TG、LDL-C、EL明显降低(P<0.01),CRP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20w与16w比较,TC、LDL-C、CRP、EL明显降低(P<0.01),而TG、HDL-C无明显变化(P>0.05)。(3)20w与12w比较,TC、TG、LDL-C、CRP、EL明显降低(P<0.01),而HDL-C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4.EL与血浆HDL-C、CRP、斑块面积、管腔内径的相关性分析发现,EL与HDL-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与管腔内径呈明显的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与斑块面积呈明显正相关。
5.颈总动脉超声显示辛伐他汀组第12w、16w、20w时的斑块面积(mm2)分别为:2.01±0.03、1.66±0.06、1.13±0.03,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第12w、16w、20w时的管腔内径(mm)分别为0.65±0.03、0.75±0.03、0.92±0.03,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颈总动脉切片HE染色,20w结束时颈总动脉切片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血管内膜光滑,连续性好。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颈总动脉HE染色显示呈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辛伐他汀组病变程度明显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
结论:
1.本实验研究通过牛血清白蛋白+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刺激免疫+高脂喂养+大剂量维生素D3灌胃的改良方法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
2.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中EL、CRP水平升高,血浆HDL-C浓度降低,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增大,管腔内径缩小,相关性分析发现EL与CRP、斑块面积呈正相关,与HDL-C、管腔内径呈负相关。可能是慢性炎症导致EL升高,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3.辛伐他汀治疗后CRP、EL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升高,并且斑块面积缩小,管腔内径增大。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减轻慢性炎症,降低血浆EL浓度,进而提高HDL-C浓度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