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冰冻病理对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IDPN)是指乳腺导管内上皮增生衬覆于纤维血管轴心表面,形成具有乳头状结构的一组肿瘤性病变,可伴或不伴肌上皮细胞层。2012版《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组织学的分类标准》将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及实性乳头状癌。随着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瘤逐渐成为继乳腺纤维腺瘤之后的第二大乳腺良性肿瘤,人们对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具有异常复杂的多样性造成了临床上对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困难以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困难。术中冰冻病理在1891年被William H. Welch首次应用于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是术中提供术者病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现在已成为临床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有文献报道乳腺疾病冰冻病理准确率达98.6%-99.1%,但是术中冰冻病理对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准确率却鲜有报道。目的:研究术中冰冻病理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0例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观察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术中冰冻病理对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1%,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4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伴有及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8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有16例(3.1%)患者诊断病理级别升高,1例(0.2%)患者诊断病理级别降低。4.伴有及不伴有乳头溢液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2%、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意义重大,具有较高准确率,并且相对于核心针穿刺活检,冰冻病理在降低二次手术率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乳头状癌并且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非典型增生时诊断困难,伴有乳头溢液患者比不伴有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高。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Rhapsody环境下基于OXF实时框架的操作系统适配原理及过程,分析了通过OXF进行模型调试的原理。
近年来,稻曲病已经成为为害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不利于人体健康。阐述了水稻稻曲病病菌的侵染机制和防治措施,供参考。
构造应力是促进煤炭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压力因素,造成地温局部升高,改变煤的结构。地温升高改变瓦斯动力机制,互相叠加后造成瓦斯含量、动力大幅度提高,给煤矿开采带来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大幅提升。本文采用建立计量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物质资本和对外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地
本研究探讨了DR4、DR5、DcRl和DcR2四种TRAIL受体在三种绒毛膜癌细胞系(JAR、JEG-3、BeWo)和两种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HPT-8)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关系。通过
列车数据接口单元是一个多线程、多接口和多功能的非安全通信设备,在车载信号系统中起着传输、记录和配置车载信号设备的作用。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UML实时系统建模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效应用思辨性阅读措施,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高学生的
有机胍类化合物合成简单、杀菌高效,使用过程无泡、便捷,是一种新型杀菌剂。介绍了有机胍类化合物的杀菌机理,几种常见水处理用有机胍类杀菌剂的合成原理及合成方法,并对今后
一、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
<正>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是作品得到广泛演出的德国当代作曲家。他的声誉是由他的十二首作品建立起来的。这些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他四十岁以后。据他自己说,以前他曾创